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南部海域条纹斑竹鲨形态差异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6h】

我国南部海域条纹斑竹鲨形态差异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摘要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遗传多样性

1.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1.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 条纹斑竹鲨简介

1.2.1 条纹斑竹鲨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1.2.2 条纹斑竹鳖机体组织成分的研究

1.2.3 条纹斑竹鳖的形态结构及行为学研究

1.2.4 条纹斑竹鲨遗传多样性研究

1.3.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国南部海域条纹斑竹鲨群体形态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方差分析

2.2.2 主成分分析

2.2.3 聚类分析

2.2.4 判别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中国南部海域条纹斑竹鲨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药品及器材

3.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提取及ND2基因扩增效果

3.2.2 条纹斑竹鲨ND2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3.2.3 条纹斑竹鲨群体内遗传变异分析

3.2.4 条纹斑竹鲨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

3.3 讨论

3.3.1 条纹斑竹鲨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分析

3.3.2 条纹斑竹鳖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分析

3.3.3 条纹斑竹鲨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四章 小结

4.1 形态学分析结论

4.2 分子遗传学结论

4.3 创新点

4.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从形态和分子水平探讨了我国南部海域条纹斑竹鲨5个地理群体(广东雷州群体、海南琼海群体、广西北海群体、福建平潭群体和台湾屏东群体)的形态差异、种内和种间遗传结构,为我国南部沿海条纹斑竹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运用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海南琼海,广东雷州,广西北海,福建平潭以及台湾屏东等5个群体条纹斑竹鲨的19项形态性状进行了群体间差异分析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条纹斑竹鲨5个群体间有16项特征变量差异极显著(P<0.01);主成分分析得到的5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8.023%、12.676%、9.669%、9.100%、7.703%,累计贡献率为67.171%;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福建平潭群体和台湾屏东群体形态最为相似,此外,广东雷州、海南琼海和广西北海3个群体间形态也较相似,但和福建平潭、台湾屏东两群体差异较大。以逐步判别法建立了条纹斑竹鲨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0.0%-100%(P1),85.3%-100%(P2),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3.4%。
   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对5个群体条纹斑竹鲨ND2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了条纹斑竹鲨线粒体DNA的ND2基因全序列及两侧tRNA部分序列共1260bp,具15个单倍型,21个多态性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459,遗传多样性指数π=0.00074。核苷酸组成呈明显的反G偏倚,密码子使用也存在明显偏倚。对各群体ND2基因的中性检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及核苷酸不配对曲线图综合分析,推测条纹斑竹鲨群体经历过群体扩张,推测发生在距今37,026年前。综合分析单倍型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推测雷州群体和北海群体为较原始群体;而台湾群体的单倍型分布已经与南海北部群体(雷州群体、琼海群体、北海群体)产生分化;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表明,台湾群体与其他4个群体存在基因交流障碍,其余群体的遗传分化模式基本符合距离隔离遗传模式,遗传分化受到地理结构和距离隔离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