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炎性因子关系及益气滋阴、活血通络中药临床治疗研究
【6h】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炎性因子关系及益气滋阴、活血通络中药临床治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病例的选择

1.1 病例的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剔除标准

2 临床资料

2.2 治疗前基础资料、各观察指标比较

3 研宄方法与指标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临床疗效判定

3.4 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治疗前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炎性因子关系

4.2 完成情况

4.3 四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4.4 不良反应观察

4.5 心脑血管事件

5 讨论

5.1 临床观察设计

5.2 炎性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5.3 脂质代谢调控AS炎症反应

5.4 CIMT是反应AS的“窗口”

5.5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炎性因子呈正相关关系

5.6 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对各观察指标的影响

总结与展望

1.结论

2.问题

3.创新

4.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综述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与血清炎性因子关系,观察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以下简称中药复方)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血清炎性因子、血脂的影响,评估临床疗效,初探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机制,为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行性依据和临床路径,以期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
  研究方法:选取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CIMT增厚组(72例)、CIMT斑块组(78例)和CIMT0.85mm(2例)、CIMT0.9-0.95mm(88例)、CIMT1.0-1.2mm(60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与血清炎性因子关系;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对照组30例,中药复方小、中、高剂量观察组各40例,在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基础上分别治疗0、4、8周后,观察各组在治疗0、4、8周后CIMT、炎性因子、血脂的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疗效,并动态监测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研究结果:
  1.与CIMT增厚组相比较,CIMT斑块组血清炎性因子显著增高,并且随着CIMT的增加,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逐渐增高,相关性分析示呈正相关。
  2.治疗0、4、8周后,与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同期相比较,小剂量组血清炎性因子、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CIMT均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组内不同期依次比较无明显差异;中、高剂量组组内不同期依次比较则明显改善;四组组间、组内、同期、不同期相比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
  3.治疗0、4周后,与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相比较,小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中、高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提高;治疗8周后,再次比较,小剂量组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而中、高剂量组继续下降,小、中剂量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中剂量组明显优于小剂量组,高剂量组总有效率继续提高,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中剂量组;小、中、高剂量组组内不同期依次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总有效率提高。
  研究结论:血清炎性因子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它们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药复方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调节脂质代谢,降低CIMT;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示中药复方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通过抗炎、调脂(抑或是通过抗炎改善脂质代谢)完成,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