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靶向性双载药壳聚糖基纳米缓释系统的制备与抗癌效果研究
【6h】

靶向性双载药壳聚糖基纳米缓释系统的制备与抗癌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癌症化疗现状

1.1.1 抗癌药物作用机制

1.1.2 癌症化疗问题概述

1.2 纳米靶向给药

1.2.1 纳米给药系统

1.2.2 肿瘤靶向治疗

1.3 PEG与MTX双角色

1.3.1 PEG与纳米给药

1.3.2 MTX的双重角色

1.4 壳聚糖与纳米给药

1.4.1 壳聚糖与药物传递

1.4.2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

1.5 课题内容与研究意义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靶向性双载药纳米缓释系统的制备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PEG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2.3.2 靶向性双载药纳米缓释系统的构建与表征

2.3.3 三种不同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系统的制备与表征

2.3.4 靶向性双载药纳米粒子的载药量与包封率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EG修饰空白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结构表征

2.4.2 PEG修饰空白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表面形貌

2.4.3 PEG修饰空白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

2.4.4 靶向性双载药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结构表征

2.4.5 不同修饰对照壳聚糖纳米粒子的结构表征

2.4.6 靶向性双载药纳米粒子的载药量与包封率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靶向性双载药纳米缓释系统的靶向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1 主要实验仪器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肿瘤细胞株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摄取实验

3.3.2 活体荧光成像

3.3.3 器官分布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激光共聚焦研究双载药壳聚糖纳米粒子的靶向性

3.4.2 活体荧光成像研究双载药壳聚糖纳米粒子的靶向性

3.4.3 器官分布实验研究双载药壳聚糖纳米粒子的靶向性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靶向性双载药纳米缓释系统的药效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2.3 肿瘤细胞株

4.3 实验方法

4.3.1 体外释药实验

4.3.2 细胞毒性实验

4.3.3 动物抑瘤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靶向性双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药曲线

4.4.2 不同浓度双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研究

4.4.3 MTT试验研究双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4.4.4 H22荷瘤小鼠用药后的肿瘤抑制效果

4.4.5 H22荷瘤小鼠用药后的体重变化情况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及展望

全文总结

展望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肿瘤化疗药物普遍存在给药次数频繁、选择性差和毒副作用大等缺点,导致疗效不佳,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如何提高药物靶向与疗效成为肿瘤化疗研究的重要课题。若能构建一种具有持续缓释效果、显著靶向功能和协同抗癌效应的纳米给药系统,则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甲氨蝶呤的“靶向/抗癌”双功能与“多靶点协同抗癌效应”相结合的策略,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载药壳聚糖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并对其缓释、靶向作用和抗癌效果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制备研究:通过“双交联绿色合成法”制备靶向性双载药壳聚糖纳米缓释系统;通过DLS、SEM、FTIR和UV分别对其粒径大小、表面形貌、化学结构、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了表征。
  (2)靶向研究:通过CLSM观察了Hela细胞对粒子的摄取状况;利用活体荧光成像和器官分布实验观察了粒子在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3)药效研究:通过体外释药实验研究了双载药纳米粒子的释药行为;通过MTT试验研究了其细胞毒性和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双载药纳米粒子的抑瘤率和抗癌效果。
  主要研究结果:
  (1)制备了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优良的靶向性双载药壳聚糖纳米缓释系统。表征结果显示,该系统尺度均一、吸附性好、载药量高。
  (2)证明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主动靶向性。其中,细胞摄取实验表明,MTX修饰能显著提高Hela细胞对粒子的摄取水平;活体荧光成像和器官分布实验进一步表明,MTX修饰可增强粒子的主动靶向性。
  (3)研究了该系统的缓释和抗瘤效果。其中,体外释药实验表明,该系统缓释效果良好,呈现双相释放特征;MTT试验表明,该系统的细胞毒性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MTT试验和动物实验均表明,该系统具有优良的协同抗癌效果,且其抗癌效果优于靶向性单载药纳米粒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