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年境外建筑师北京设计作品的细部研究
【6h】

近年境外建筑师北京设计作品的细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范围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相关文献综述与本文侧重点

1.3.1 相关文献综述

1.3.2 本文侧重点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建筑细部设计相关概念

2.1 建筑细部定义及分类

2.1.1 建筑细部的定义

2.1.2 建筑细部的分类

2.2 建筑细部的特定属性

2.2.1 功能性

2.2.2 相对性

2.2.3 可读性

2.2.4 象征性

2.3 我国目前的建筑细部设计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境外建筑师北京作品的细部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设计原则

3.1.1 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

3.1.2 静分与整体的统一途径

3.2 功能性设计原则

3.2.1 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3.2.2 功能与形式相互协调

3.3 技术性设计原则

3.3.1 符合技术与构造要求

3.3.2 考虑施工因素的影响

3.3.3 材料的合理选择、组织和运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维视野下境外建筑师北京作品的细部设计手法

4.1 建筑形态学理论启示下的细部设计手法

4.1.1 建筑形态学理论

4.1.2 细部的形态因素

4.1.3 增减的设计手法

4.1.4 变异的设计手法

4.1.5 隐喻的设计手法

4.2 建构理论启示下的细部设计手法

4.2.1 建构理论

4.2.2 真实性的设计手法

4.2.3 表现性的设计手法

4.2.4 诗意的设计手法

4.3 现象学理论启示下的细部设计手法

4.3.1 建筑现象学相关的两本著作及其理论

4.3.2 现象学两本著作启示下的细部设计方法

4.4 建筑生态学理论启示下的细部设计手法

4.4.1 建筑生态学理论

4.4.2 适应气候的生态设计手法

4.4.3 材料选择方面的生态设计手法

4.4.4 景观细部的生态设计手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中国建筑细部设计的启示

5.1 境外建筑师细部设计相对优势析因

5.1.1 思路开阔同时注重整体性把握

5.1.2 设计环境与技术支持

5.1.3 高品质细部的追求

5.1.4 施工掌控能力

5.2 境外建筑师建筑细部设计的特点

5.2.1 解读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

5.2.2 夸张形体背后的精致细部

5.2.3 细部设计中的个人色彩

5.3 境外建筑师北京作品细部设计研究得到的启示

5.3.1 细部形态操作与情感表现、意境营造等设计方法的多维探索

5.3.2 细部在表现方法、材料运用、构造技术等多层次的互融共生

5.3.3 “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设计思路

5.3.4 人情化、地域性、文化性细部的探求

5.3.5 设计控制所达到的高完成度是精致细部的保证

5.4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城市建设的发展也速度空前,投入中国建筑市场的境外建筑师数目持续攀升。这些境外建筑师通过参加竞赛、或受委托被邀请,通过与国内建筑师团队的合作,开展他们在中国的建筑实践。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境外建筑师进行建筑实践的竞技场。境外建筑师向来对建筑细部的关注度较高,国外建筑项目的完成度普遍较高,相比之下,国内建筑项目对于细部设计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随着大量城市地标性工程的原创设计权被境外建筑师获得,国内建筑师的建筑数目很多,然而可以称得上精品的建筑数量有限,致使我国本土建筑师原创设计的建筑精品比例有所下降,这个事实得到国内建筑业界的高度重视,建筑评价标准逐渐从之前的强调“创新”转变为强调“创优”证明了我国的建筑精品意识正在觉醒,建筑细部已经成为了时下关注的热点。
  论文内容首先对细部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又结合实例从整体性、功能性、技术性三个方面概括了建筑细部设计的原则。在建筑形态学、建构理论、现象学、建筑生态学等多维视野下分析和总结境外建筑师在北京的建筑作品中的细部设计手法,总体来说包括:1.以细部形态操作为出发点的增减、变异、隐喻的设计手法;2.以功能为前提的真实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手法;3.将人的感受和体验作为出发点的设计手法;4.适应气候、环境及景观介入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其中可以吸取和借鉴的经验,提出对未来北京乃至中国的建筑细部设计的启示。希望在研究境外建筑师作品以及相关内容中学习、进步、开阔思路,使我们自己的建筑细部设计得到长足的进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