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排放结构变化研究
【6h】

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排放结构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内容及结构安排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低碳物流研究现状

2.2 碳排放问题研究现状

2.3 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章 福建省物流业发展与碳排放

3.1 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1.1 物流业的持续发展

3.1.2 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3.1.3 福建省物流业的能耗和碳排放逐年增加

3.2 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的测算

3.2.1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

3.2.2 数据来源

3.2.3 测算结果及碳排放状况分析

3.3 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3.1 EKC理论及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Kuznets模型的建立

3.3.2 实证分析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MDI模型的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因素分解

4.1 福建省物流业1997-2011年碳排放强度状况

4.2 LMDI模型的建立

4.3 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

4.3.2 模型计算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通径分析

5.1 碳排放通径分析模型建立

5.5.1 通径分析法模型

5.1.2 分解简单相关系数的通径分析

5.2 实证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实证研究

5.2.3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省物流业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结构变化分析

6.1 本章研究的必要性说明

6.2 投入产出分析

6.3 EIO-LOA模型的建立

6.3.1 数据来源

6.3.2 EIO-LCA模型的建立

6.4 实证分析

6.4.1 福建省物流业直接碳排放结构变化分析

6.4.2 福建省物流业间接碳排放结构变化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紧张的背景下,物流业在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同时,又是一个能耗高、排放高的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业不仅能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带动海峡西岸经济特区的发展,促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现阶段福建省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扩张型发展阶段,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求物流业加快走上低碳化发展道路。
  本文深入研究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问题,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介绍了低碳物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经济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了福建省物流业的碳排放状况,测算福建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并重点探讨了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与福建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部分,实证部分又包括三个小部分,包括采用LMDI方法对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用通径分析法分析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全生命周期的投入产出模型(EIO-LCA)分析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结构的变化;第四部分归纳总结,提出建议对策。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能源强度是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物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对物流业的直接影响是负的,但由于二者通过其他因素间接的增加了物流业的碳排放,导致最终的综合影响是增加了碳排放量,城镇化、经济增长、物流业规模扩张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碳排放,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目前福建省其他行业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较小,并且未来的物流业增长点会存在于第三产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