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开放、经济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分析
【6h】

经济开放、经济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3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效率的内涵界定

2.2 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研究

2.3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估的主要方法

2.4 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3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再评估

3.1 引言

3.2 模型方法

3.3 变量选取、数据说明及处理

3.4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4章 经济开放、经济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模型构建

4.3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9577.1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就不容低估,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即依赖于“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模式推动和“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需求结构拉动。而在以两个“两高一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和要素效率的提升长期被忽视,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一直很小。这种主要依靠实物资本、非熟练劳动的大量投入推动的粗放型经济扩张,必然面临着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经济长期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因此,这种增长方式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增长”。同时,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考虑了资源与环境约束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正是基于此,借助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探讨分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并对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安排如下:
  本文共五章。
  第一章交代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章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对现有的经济增长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现有文献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很少涉及到资源环境的约束。
  第三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潜在产出法计算出1952-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潜在产出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整体上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但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较低,中国经济增长仍属于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技术进步率比技术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更为显著。其次,将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同时纳入效率测算框架,利用因子分析法构造出环境综合指数(ECI),计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环境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近年来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减少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考虑了环境约束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提升。
  第四章为了更加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在第三章测算基础上,通过计量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经济开放(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开放)与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程度、市场开放度、政府干预程度)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前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