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评估
【6h】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略缩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房颤的分类

1.5 CFAE的定义

1.6 主要仪器及设备

1.7 术前准备

1.8 手术过程

1.9 术后处理与随访

1.10 疗效标准

1.11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

3.2 导管消融策略的选择

3.3 术中情况分析

3.4 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

3.5 消融后的房性心律失常风暴

3.6 合并房扑患者的消融策略

3.7 伴随于房颤的心室长间歇

3.8 导管消融手术的安全性

3.9 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原因

3.10 导管消融后的延迟成功

3.11 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

声明

附一:病例分析: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伴晕厥1例

附二 综述: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技术新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估贵州省人民医院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4年内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10例(3例伴有>2秒的心室长间歇),阵发性房颤25例。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42~72(59.1±4.5)岁。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肺静脉与心房的联系,局部电位振幅减少80%以上或振幅绝对值小于0.1mv视为该点消融有效。单环状标测电极(Lasso)验证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后如房颤未终止则建立右房三维电解剖模型,进行环上腔静脉电隔离并寻找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直至房颤自行终止,如房颤不终止,则行电复律终止。对于合并心房扑动患者行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手术前后记录12导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估手术结果。
  结果:35例患者于导管消融术后随访3个月。29例房颤患者术后无房颤复发,为稳定窦性心律,未见房颤及其他房性心律失常。其中包括1例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室长间歇的持续性房颤患者。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3天房颤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增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其中1例记录到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566阵,频发房性早搏5546个,给予药物治疗后,至术后3月复查动态心电图房颤已消失,仅记录到87次房性早搏。3月后5例房颤患者有房颤复发,3例为持续性房颤患者,2例为阵发性房颤患者。手术成功率85.7%。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①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单根环状标测电极联合指导消融过程是进行精细标测和术中判断消融程度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②肺静脉口是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最重要的靶点,强调在肺静脉口部消融,强调达到肺静脉电位的完全隔离,这对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减少复发都是极为重要的。③导管消融术后出现房性心律失常风暴可以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多能在3个月内得到控制,不必急于二次消融。④房颤中伴有心室长间歇除房室传导阻滞外还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隐匿性传导、药物作用等有关,导管消融终止房颤后,部分患者长间歇可以消失,不必安装起搏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