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观察
【6h】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脑血管造影

3.分组

4.治疗方法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动脉瘤栓塞后即刻造影示两组病人栓塞程度比较:

2.并发症的发生率:

3.两组病人入院后大脑中动脉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监测:

4.预后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缩略语表

声明

综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同时期Hunt-hessⅡ~I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62例患者,早期治疗组32例,为3天内行介入栓塞病人,延期治疗组30例,为4-14天行介入栓塞治疗者。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总体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
  1.两组62例均为Hunt-hess分级Ⅱ~IV颅内动脉瘤,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3d内栓塞组和4-14d栓塞组在动脉瘤致密栓塞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3.两组病例并发症:早期栓塞组32例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7例,术前再出血1例,急性脑积水2例,癫痫3例;延期栓塞组30例出现相应并发症分别为13例,3例,5例,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6.67,P<0.05)。
  4.出院后跟踪随访6个月,临床预后采取GOS评分,早期栓塞组32例恢复良好24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0例;延期栓塞组30例恢复良好14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05)。
  结论:
  1.Hunt HessⅡ~I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明确诊断后,无相关禁忌者应尽早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降低急性期再出血的风险。
  2.早期栓塞后及时行腰穿脑脊液置换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吸收,并配合常规治疗可降低或减轻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