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空间体验视角下从旧建筑到设计型酒店的改造手法研究
【6h】

空间体验视角下从旧建筑到设计型酒店的改造手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旧建筑再生的需求

1.1.2 酒店业发展的细分

1.1.3 体验式经济的推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旧建筑的概念界定

1.3.3 设计型酒店的概念界定及近义辨析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设计型酒店与旧建筑改造相关研究

2.1 设计型酒店概述

2.1.1 设计酒店的产生与发展

2.1.2 设计酒店的特点

2.2 旧建筑改造相关理论及实践发展概况

2.2.1 国外旧建筑改造相关理论及实践

2.2.2 国内旧建筑改造相关理论及实践

2.3 旧建筑改造成为设计酒店实践发展概况

2.3.1 国外设计酒店改造相关实践

2.3.2 国内设计酒店改造相关实践

2.4 旧建筑改造成为设计酒店的价值及优势

2.4.1 建筑生命的延续

2.4.2 场所精神的维系

2.4.3 多方利益的共赢

2.4.4 差异体验的营造

第三章 改造类设计型酒店中的空间体验

3.1 建筑空间体验相关理论及影响

3.1.1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空间体验

3.1.2 伯纳德·屈米与“疏离化”体验

3.2 改造类设计型酒店中的空间体验要素

3.2.1 实体形态

3.2.2 空间场域

3.2.3 主题精神

3.3 改造类设计型酒店中的体验层面

3.3.1 感官体验

3.3.2 行动体验

3.3.3 情感体验

3.3.4 思考体验

第四章 空间体验视角下从旧建筑到设计型酒店的改造手法研究

4.1 基于感官体验的旧建筑建构实体的改造手法

4.1.1 整体形态改造

4.1.2 外部界面重塑

4.1.3 内部要素改造

4.2 基于行动体验的旧建筑功能改造手法

4.2.1 新功能的接入

4.2.2 旧功能的暗示

4.2.3 传统酒店功能模式的颠覆

4.3 基于情感体验的旧建筑空间改造手法

4.3.1 不适空间的契合化

4.3.2 常规空间的异质化

4.3.3 传统空间的戏剧化

4.4 基于思考体验的旧建筑细部与装饰改造手法

4.4.1 符号化改造

4.4.2 一体化改造

4.4.3 废旧物再利用

第五章 结语

5.1 归纳与总结

5.2 展望与补充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设计型酒店也被称为设计酒店,是酒店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细分客户群需要而诞生的一个拥有独特市场的酒店类型。传统标准酒店的量化虽然让人获得熟悉感和安全感,但这种非个性化与可预知性无意中形成了对丰富生活细节的拒绝和对当地文化的疏远。有鉴于此,设计型酒店将独特设计创意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开空间形态、场景氛围的设计营造,吸引了大量追求差异化、个性化住宿体验的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在我国积极开展旧建筑保护更新再利用相关实践的背景下,大量丧失功能却收获丰厚的岁月价值和文化积淀的旧建筑,恰恰拥有旅行者期待体验的与当地场所文脉紧密联结的记忆空间,即拥有改造成为设计型酒店的先天优势,为旧建筑改造活动提示了极具意义的尝试方向。
  本文在梳理设计型酒店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设计型酒店”这一新兴概念进行特征鉴定;并通过对目前旧建筑改造成为设计型酒店相关实践的研究,分析改造类设计型酒店特有的价值及优势,证明该类改造活动所具有的可行性及巨大潜力。由于设计型酒店以其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作为酒店产品推向市场,“空间体验”既是改造设计的出发点也是目标,故在对具体改造手法的研究中,本文引入“空间体验”视角,并根据体验层面与体验对象的关联程度,生成更符合设计酒店定位的改造逻辑。依循该逻辑,本文重点针对旧建筑中不同要素展开四个层面上的改造手法探讨,分别是:基于感官体验的建构实体改造、基于行动体验的建筑功能改造、基于情感体验的建筑空间改造,以及基于思考体验的细部与装饰改造。最后对改造类设计型酒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其中旧建筑改造成为设计型酒店的具体操作手法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希望能够对今后相关类型的适应性改造研究与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