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冲突与协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计量研究
【6h】

冲突与协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计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中国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动趋势研究

第三章中国三大地带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变动趋势研究

第四章区域经济增长的信息化影响因素计量研究——来自29个省份面板数据的经验:1992~2004

第五章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来自30个省份的经验:1978~2004

第六章中国城乡收入差异成因的实证研究——来自分省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1987~2004

第七章中国三大地带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差异因素的计量研究

第八章中国区域经济冲突的博弈分析与协调机制设计

第九章基于Swarm平台的中国区域经济冲突系统仿真研究

第十章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其内在发生和演变规律需要不断探究,但由于资料和方法的原因,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论文以叶民强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区域系统发展冲突与协调的博弈仿真及激励制度研究》(40271054)和林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入世后对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政策调整研究》(02BJY004)为选题来源,定位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冲突问题,旨在综合运用PanelData分析、TheilEntropy分析、博弈论、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及Swarm仿真模拟技术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动趋势、成因机理及相应的协调机制进行更加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探索。 本论文主要包括十章内容,分别为: 第一章,主要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论文选题意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利用TheilEntropy实证分析1978年以来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动趋势。其中,分析周期比已有相关研究要长,因此更具可信度,并且得出一些新的结论:1978年以来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趋势呈“V”型变化且不存在收敛趋势;东部和中部内部差异均呈现显著“俱乐部收敛”,西部内部差异呈‘V”型变化且不存在收敛趋势;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程度呈大幅持续上升特征,且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已高达73.55%。 第三章,首次系统地利用TheilEntropy实证分析1978年以来全国及三大地带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全国城乡收入差异呈扩大趋势主要是由全国农民收入差异拉大所引致,而全国农民收入差异则主要由三大地带内部农民收入差异引起;相对于中西部,东部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最为显著,且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第四章,基于Cobb-Douglas和Solow生产函数模型,引入信息化变量,利用1992-2004年间全国分省份历史统计数据,建立了全国及三大地带的区域经济增长PanelData模型,也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实证分析表明,信息化已成为目前及今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存在互促关系。 第五章,率先利用PanelData分析和Mathematica5.0软件,基于1978-2004年全国分省份历史统计数据,验证了全国及三大地带城乡收入差异与人均GDP存在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其中,西部“倒U”曲线最为陡峭,中部次之,全国及东部较为平滑,且不同区域的“倒U”曲线的顶点位置也不一致。根据各“倒U”曲线走势判断,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异仍将继续扩大,而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 第六章,利用PanelData分析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成因机理,是本论文的又一创新点。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开放、财政支出和城镇化等三大因素对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异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具体地,产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外资比重、开放政策、人口出生率和经济活动中的政府行为以及地方财政支出中政府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政府科教文卫支出比重都是拉大城乡收入差异的因素,而全社会固定总投资、地方政府基建设施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城镇化程度和城乡就业人员比则对缩小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异有显著作用。 第七章,利用PanelData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三大地带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差异的主要因素,并率先在模型中引入吸引外资优惠政策虚拟变量。分析表明,1986年以来,FDI集聚效应、市场规模、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成本、产业基础设施聚集程度、第三产业比重、科技研发投入、开放度、地方财政支出、城市化程度和经济开放政策优势等因素是影响各时期、各地区FDI的主要因素,影响显著程度依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异。中央的FDI优惠政策在区域引资初始阶段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已呈现逐渐弱化趋势。 第八章,利用博弈论与机制设计理论,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冲突进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寻找更科学的协调机制,使面板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到有益的补充,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引入适当激励机制,引导地方区域政府有积极性去满足中央政府的偏好,使中央政府能在区域和谐社会发展目标选择上真正起主导调控作用,也是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九章,利用基于CAS理论的Swarm仿真平台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这在国内外Swarm应用研究中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仿真模拟分析得出,当中部的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份额和信息化份额分别同时投入增加40%、40%和20%时,西部地带增加60%、40%和40%时,至201O年中部、西部与东部地带的人均GDP水平将趋于一致;对于单要素缩小与东部的差异程度,相同物质资本存量对西部的效果显著,而相同劳动力份额增加对中部的效果显著。 第十章主要总结了全文研究结论,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近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