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6h】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设立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意义

(一)适应刑事政策的需要

(二)实现法律和道德的有机统一

(三)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刑事法律依据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涵义

(一)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关概念辨析

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起诉便宜主义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三)“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四)恢复性司法理论

第二章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比较考察

一、域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和实践

(一)德国附条件起诉制度

(二)日本起诉犹豫制度

(三)美国延缓起诉制度

(四)台湾地区缓起诉制度

二、我国与域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比较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证考察

一、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及犯罪特征

(二)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特点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运行现状

(一)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践运行情况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践效果

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存在的问题

(一)适用前提规定略显简单

(二)考察机关设置不科学

(三)难以把握相对不起诉与附条件不起诉的区分适用

(四)缺乏配套的社会协助制度

第四章 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前提

(一)扩大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二)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优先适用问题

二、完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

(一)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挥中立第三方作用

(二)推行匿名调查制度提升不起诉的社会效果

(三)构建人格评估机制提高犯罪预防针对性

(四)建立多层调查制度确保调查的全面性

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一)建立内部监督体系避免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流于形式

(二)完善外部监督制度确保程序公开公正

四、完善帮教管理机制

(一)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二)探索构建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体系

(三)探索建立以“社区公益服务令”为基础的帮教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罪行较轻、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一定考察期限内设定相应的考察条件,依据犯罪嫌疑人在考察期限内表现,作出是否对其提起公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
  附条件不起诉与法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不同,与缓刑、暂缓判决、辩诉交易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起诉便宜主义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是检察裁量权的具体体现。新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纳入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附条件不起诉工作“合法性”争议,是检察机关多年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工作的高度概括,然作为一项新制度,其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及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特点入手,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以及各地检察机关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阐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开篇第一章从阐述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与其它相关概念辨析、设立的理论基础等方面揭示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基本理论。第二章通过学习德、日、美、意大利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借用比较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借鉴相关材料和观点,主要分析了德国、日本、美国以及台湾地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和实践,并介绍了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域外附条件不起诉的异同点。第三章主要集中讨论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践运行情况状,通过我国部分地区检察院在试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行评价,发现并提出一些在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四章笔者就构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发表自己的浅见,重点在于围绕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完善立法、社会调查制度、监督制约机制、帮教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