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及其完善
【6h】

论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及其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章 食品安全认证基本理论概述

1.1 食品安全的一般问题

1.1.1 “食品安全”中的“食品”概念界定

1.1.2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之辨析

1.2 食品安全认证: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途径

1.2.1 食品安全认证的内涵

1.2.2 食品安全认证的功能

1.2.3 食品安全认证的种类

第2章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的实施现状及问题揭示

2.1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的历史沿革

2.2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2.2.1 法律法规及执行标准

2.2.2 认证机构及运行机制

2.2.3认证的法律责任及救济

2.2.4 监督管理体系

2.2 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运行的问题与缺陷

2.2.1 立法规定存在的问题

2.2.2 实际执行方面的问题

第3章 境外主要国家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之考察

3.1 美国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

3.1.1 美国食品安全认证

3.1.2 国家标准协会的作用

3.2 德国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

3.2.1 QS (质量与安全)体系

3.2.2 普通食品质量印章和生态食品印章

3.3 韩国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

3.4国外食品安全认证制度的启示

第4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的法律思考与对策

4.1 完善食品安全认证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议

4.1.1 修订食品安全法

4.1.2 对环境保护部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予以立法

4.1.3 修订认证认可条例

4.2 完善食品安全认证标准体系的建议

4.2.1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4.2.2 行业协会参与制定标准

4.3 完善食品安全认证监督管理的建议

4.3.1 确立认证机构第三方独立地位

4.3.2 提高认证机构准入门槛

4.3.3 建立健全认证监管问责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食品安全治理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各国消费者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食品安全风险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问题极其复杂,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仍然面临很大困难,无法有效、全面地解决食品安全治理问题。《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规定:“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该条规定体现了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把握全球食品安全治理发展的共同规律,总结我国实践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共治,才能在根本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在社会共治语境下的食品安全治理,改革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是实现食品社会共治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是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途径。本文的论述共有四个部分,一是介绍食品安全认证基本理论,分析有关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认证等有关概念,论述食品安全认证是食品安全保障的基础,也是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途径;二是介绍我国食品安全认证的历史沿革和食品安全认证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运行的问题和缺陷,;三是考察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发掘可供参考借鉴的先进做法;四是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制度的法律思考与对策。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正处于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管理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协同型治理关口时期,迫切需要一套与国际接轨食品安全认证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立认证机构的第三方地位以提高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提高认证机构准入门槛,强化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从业人员的监管,建立健全对认证监管部门的问责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