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业碳排放的区域转移特征分析及减排分配
【6h】

建筑业碳排放的区域转移特征分析及减排分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2.1 直接碳排放核算模型

2.2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2.3 数据来源与说明

2.4 核算结果与分析

第3章 建筑业的碳关联分析

3.1 改进的假设抽取法

3.2 区域化的碳关联分析

3.3 产业化的碳关联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建筑业及其他产业的产值转移及碳转移测度

4.1 建筑业及其他产业的产值转移测度

4.2 建筑业及其他产业的碳转移测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业碳排放预测及减排分配

5.1 碳减排目标的预测

5.2 建筑业隐含碳排放预测

5.3 建筑业隐含碳减排目标分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附录B 2002~2010年区域间建筑业的产值转移测度

附录C 2002~2010年区域间建筑业的碳转移测度

展开▼

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十二五”纲要中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完成具体的减排目标还存在艰巨的挑战。而建筑业节能减排的重点产业,研究建筑业的碳减排潜力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改进的假设抽取法相结合,分析2002~2010年我国区域间和产业间的碳关联状态及碳转移特征;最后结合2020年减排目标,依据责任承担制原则,构建了我国区域化和产业化的碳减排分解模型,有针对性地探讨我国建筑业的隐含碳减排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
  (1)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30个地区的能耗消耗量,界定20种能源消耗种类,构建建筑业在八大区域和17个产业的直接碳排放模型。核算结果显示,中部区域是直接碳排放最大的区域,京津区域最少;碳强度最高的区域和产业分别是西北区域和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14);中部区域、南部沿海区域和西北区域是建筑业最具潜力的三大直接碳减排区域。
  (2)结合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改进的假设抽取法,在总碳关联、内部效应、混合效应、净前向关联效应、净后向关联效应、净转移、需求碳排放和产出碳排放等8个关联因子上分析了建筑业在区域内及区域间与其他产业的碳关联性。从区域层面上,发现中部区域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很大,且是最主要的碳输入区域和碳输出区域;从产业层面上,发现总碳关联最大的是建筑业(15)对整个系统影响最大,用于自身投入而产生的碳排放很少,且属于下游产业,为满足其他产业的碳排放需求而产生大量碳排放,是金属冶炼及制品业(9)主要的碳转入行业。
  (3)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我国建筑业八大区域及17个产业部门的产值转移和隐含碳转移情况。研究发现,八大区域的隐含碳几乎都在本区域内转移,很少满足其他区域的转移量;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的碳转移,对建筑业隐含碳转入贡献较大的行业均是金属冶炼及制品业(9);对建筑业隐含碳转出贡献较大的行业是其他服务业(17)。
  (4)实现从碳强度的预测控制到碳总量的预测控制,再到实现分区域分行业的减排目标分配。结合2020年中国的减排目标,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我国区域化和产业化的责任共担的碳减排分解模型,分析三种情景下建筑业的碳减排目标及责任承担主体。研究发现,中部区域需承担建筑业的减排责任最大;在南部沿海和西北区域中,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14)为建筑业最大的碳减排责任主体;在其他六大区域中,金属冶炼及制品业(9)为建筑业最大的碳减排责任主体。
  (5)研究结果为建筑业实施分区域和分行业的减排分配提供了决策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