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松弛素联合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实验研究
【6h】

血清松弛素联合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血清-松弛素与早产

展开▼

摘要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各国的产科医师均致力于研究预测早产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松驰素是1926年,由Hisaw首次发现的肽激素<'(1)>。人类和高等灵长类动物有有三种不同的松驰素基因,其中之一的松弛素-2是6-KDa的肽激素,在循环中占主要优势,并且由黄体产生。近年来,国外有些研究认为血清松弛素增高可加速成熟,导致早产。为了探讨血清松弛素与早产的关系,我们采用酶免疫定量法测定孕妇血清松弛素水平,同时,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高。本研究我们以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作为判定宫颈成熟的方法;探讨血清松弛素和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早产的预测,并且探讨有早产症状的孕妇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前后血清松弛素的变化及早产前后血清松弛素变化,进一步了解孕妇血清松弛素的变化规律。 本课题研究如下血清松驰素和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实验研究。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定量法测定孕妇血清松驰素浓度,并使用日本生产ALOCK超声诊断仪,配有腔内超声探头P118,频率为5MHz,测量宫颈长度,探讨孕妇血清松驰素水平和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宫对早产的预测。同时,探讨先兆早产者经治疗后,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变化。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7天抽取孕妇血清。分析治疗前后血清松弛素的变化。并探讨早产前后,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变化。分别在先兆早产孕妇入院时及早产后3天抽取孕妇血清,分析产前产后血清松弛素的变化。 本文主要结果如下: 1.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从表1至表7,结果显示:先兆早产者,子宫收缩、胎膜早破、宫颈成熟、血清松驰素等与早产均有显著相关(P<0.01),子宫收缩增加早产的风险,OR:8.714(95%CI:1.255-60.492),血清松驰素升高增加早产的风险OR:1.223(95%CI:1.056-1.417)。在单因素多元回归分析中,子宫收缩增加早产的风险OR:6.5(95%CI:3.088-13.683);胎膜早破增加早产的风险OR:3.500(95%CI:1.595-7.679),血清松驰素升高增加早产的风险OR:1.078(95%CI:1.047-1.111)。孕周作为其中一个自变量其增加早产的风险OR:0.893-0.935之间。研究中,我们根据孕妇血清松驰素水平与早产周之间的关系制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见图1),将血清松驰素水平13ng/ml确定为最佳临界值。当血清松驰素水平升高(>13ng/ml)时,其增加早产的风险OR9.000(95%CI:3.872-20.919),其敏感性73%,特异性89.2%。通过阴道超声经测量宫颈长度并判定宫颈成熟情况中。宫颈成熟发生早产的OR为69.291(95%CI:10.428-460.405)。在宫颈成熟与早产的单因素回归分析中,宫颈成熟增加早产的风险OR:19.000(95%CI:4.584-78.755)。 2.有早产症状的孕妇治疗前血清松弛素水平:23.832±15.085,治疗后第7天孕妇血清松弛素水平:14.159±10.22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9对早产宫颈成熟,松弛素水平的关系进行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成熟发生早产的OR:76.777(95%CI:11.148-528.788),松弛素水平增高发生早产OR:1.299(95%CI:1.156-1.459);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从表10中显示,血清松驰素水平升高(>13ng/ml),与宫颈成熟没有相关性。 3.:有早产症状的孕妇产前血清松弛素水平:18.611±11.540,产后第3天产妇血清中的松弛素水平:11.526±7.558,二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1.升高的血清松驰素水平与有子宫收缩,胎膜早破的孕妇发生早产有密切的联系。血清松驰素水平的升高(>13ng/ml)可以作为预测早产的一个有效实验室指标。孕周在本回归分析中是一个保护性的参数。随着孕周的增加,发生早产的概率在减少。2.实验显示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恒量宫颈成熟是预测早产的一个有效指标。血清松驰素和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二者同时用于早产的预测时,其预测概率更高。3.部分有早产症状的孕妇经治疗后血清松弛素水平减少,达到先兆早产安胎的目地,因此,早产的发生可能与多因素有关。4.有早产症状的孕妇产后血清松弛素水平显著下降,提示产后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同HCG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