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山病的外科治疗
【6h】

平山病的外科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平山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近期疗效。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0年8月份,通过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肌电图、颈椎动态磁共振检查等明确诊断后收住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6例平山病患者,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6~31岁,平均19.81岁;行后路减压手术5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或者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9例,行前路单纯钢板内固定术2例。通过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肌力、影像学检查的变化,结合文献报告,分析、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近期疗效。
   【结果】5例行后路减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60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1460ml;9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平均手术时间2.67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644ml;2例行前路单纯钢板内固定术,平均手术时间1.37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75ml。术后随访发现100%(16/16)患者病情不再进展;31.25%(5/16)患者上肢远端肌肉萎缩较前恢复;所有寒冷麻痹、手指伸展时束颤的症状均好转;术后中立位颈椎MRI提示示下颈段脊髓萎缩较前增大,屈曲位颈椎MRI提示硬脊膜后壁无明显前移,脊髓无明显压迫。其中2例并发自体髂骨取骨区疼痛不适,予以消炎止痛处理后好转,1例并发食管牵拉伤后咽部不适,观察3-4天后好转;1例后路手术病人并发轴性症状,表现为颈、肩和背部轻微疼痛、酸胀,易疲劳,予以消炎止痛、休息处理后一段时间后缓解;无颈髓及神经根损伤、气管损伤、切口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JOA评分从术前的14.56±0.73提高到术后最近随访的16.44±0.51,其中优8例(改善率≥75%),良8例(74%≥改善率≥50%)。
   【结论】①平山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早期颈围制动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但对那些无法坚持佩戴颈围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干预。②前路单纯钢板内固定术或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较后路减压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可以明显控制病情,改善症状。

著录项

  • 作者

    蓝文彬;

  •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 学科 外科学(骨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建华;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6.405;
  • 关键词

    平山病;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