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正常人胼胝体干发育及纤维束的应用研究
【6h】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正常人胼胝体干发育及纤维束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单词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磁共振张量成像在正常人胼胝体干发育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MRI扫描方法及成像参数

3.胼胝体干分区

4.图像后处理与分析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1.D TI成像基本原理

2. 胼胝体的解剖和功能

3.正常人胼胝体干发育变化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5.DTI研究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

小结

第二部分正常人经胼胝体干纤维束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MRI扫描方法及成像参数

3.胼胝体干分区

4.图像后处理与分析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1. DTT成像基本原理

2.DTT在正常人胼胝体干弥散张量纤维束的应用研究

3.DTT在正常人胼胝体干各亚区纤维束走行的应用

4.胼胝体干四区纤维束末端位置

5.DTT研究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DTI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磁共振张量成像在正常人胼胝体干发育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正常人胼胝体干发育的价值。
  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采集241名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常规磁共振未见异常的正常人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按照年龄段分为10组:≤1岁为第一组(21名,男11例,女10例),1岁~3岁为第二组(20名,男女各10名),3岁~6岁为第三组(25名,男12名,女13名),6岁~12岁为第四组(25名,男12名,女13名),12岁~18岁为第五组(24名,男14名,女10名),18岁~30岁为第六组(25名,男12名,女13名),30岁~40岁为第七组(25名,男11名,女14名),40岁~50岁为第八组(26名,男女各13名),50岁~60岁为第九组(25名,男12名,女13名),60岁~80岁为第十组(25名,男12名,女13名)。应用Diffusion Toolkit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胼胝体干四个亚区相同感兴趣区的FA值及ADC值,对不同年龄组各亚区男女性别间FA值、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记录不同年龄组FA值及ADC值,并绘制折线图;胼胝体干各亚区不同年龄组间FA值、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ANOVA),并行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胼胝体干各亚区FA值、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
  结果:不同年龄组各亚区内男女性别间FA值、ADC值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FA值、ADC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区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不尽相同;18岁之前,胼胝体干各亚区FA值与年龄存在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存在负相关;18岁之后,胼胝体干各亚区FA值与年龄存在负相关,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
  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胼胝体干发育的微结构变化,且正常人胼胝体干各亚区FA值、ADC值变化具有一定规律。
  第二部分正常人经胼胝体干纤维束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正常人胼胝体干各亚区纤维束长度、密度及走行的价值。
  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采集241名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常规磁共振未见异常的正常人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按照年龄段分为10组:≤1岁为第一组(21名,男11例,女10例),1岁~3岁为第二组(20名,男女各10名),3岁~6岁为第三组(25名,男12名,女13名),6岁~12岁为第四组(25名,男12名,女13名),12岁~18岁为第五组(24名,男14名,女10名),18岁~30岁为第六组(25名,男12名,女13名),30岁~40岁为第七组(25名,男11名,女14名),40岁~50岁为第八组(26名,男女各13名),50岁~60岁为第九组(25名,男12名,女13名),60岁~80岁为第十组(25名,男12名,女13名)。应用TrackVis后处理软件分别处理胼胝体干四个亚区,计算并记录经胼胝体干四个亚区的纤维长度、密度,并绘制折线图。10组不同年龄组各亚区男女性别间纤维Length、Density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胼胝体干各亚区不同年龄组间的Length、Density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ANOVA),并行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胼胝体干各亚区纤维Length、Density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FA值与纤维束长度及密度相关性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利用纤维融合技术观察青年人胼胝体干四个亚区的纤维走行;记录10组不同年龄段胼胝体干四区纤维束末端位置,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并行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
  结果:10组不同年龄组各亚区男女性别间纤维 Length、Density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10组不同年龄组各亚区纤维 Length、Density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区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不尽相同;18岁之前,胼胝体干各亚区Length、Density与年龄存在正相关,18岁之后, Length、Density与年龄存在负相关;10组不同年龄组FA值与纤维束长度及密度存在正相关;10组不同年龄组胼胝体干四区纤维束末端位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邻年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纤维示踪技术可以反映正常人胼胝体干纤维束的变化规律及走行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