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持续微量灌注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的影响
【6h】

持续微量灌注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 料 与 方 法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脑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位点的确定

2. APO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

3. 免疫组化检测中脑黑质TH阳性细胞

4. 大鼠纹状体的 99mTc-TRODAT-1分布

5. RNA完整性

6. q-PCR检测SLC41A1和MagT1基因mRNA的表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帕金森病治疗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持续微量给予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s,PD)大鼠的旋转行为、以及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产生影响;探讨GDNF对PD大鼠纹状体组织镁离子转运体MagT1和SLC41A1 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及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密度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清洁级SD(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9组:正常对照、对照/NS、对照/Mg、对照/NS+Mg、PD、PD/NS、PD/Mg、PD/GDNF和PD/GDNF+Mg组(每组各5只)。采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右侧前脑内侧束(Medial forebram bundle,MFB)单点注射4?g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建模后2W,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大鼠的旋转行为,并通过Alzet泵在右侧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LV)给予GDNF/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在日常饮用水中补充3.6 g/L的MgSO4?7H2O,饲养4W。建模后6W经尾静脉注射99mTc-TRODAT-1标记DAT,运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纹状体DAT密度及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了解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变化;通过q-PCR检测大鼠纹状体组织镁离子转运体MagT1和SLC41A1表达的差异性。 结果: 1、建模后2W,各组PD大鼠经APO诱导均出现向健侧的旋转行为,旋转圈数在160圈/30 min左右,PD组与各PD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建模后6W,PD组与PD/NS组大鼠的旋转圈数均较2W时增加,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Mg、PD/GDNF、PD/GDNF+Mg组的旋转圈数均较PD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GDNF组和PD/GDNF+Mg组与PD组的差异尤为显著(p<0.01)。 2、PD组与PD/NS组中脑黑质毁损侧(右侧)TH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但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D/Mg组毁损侧 TH阳性神经元数较PD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GDNF和PD/GDNF+Mg组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数均明显多于PD组(p<0.05);PD/GDNF组与PD/GDNF+Mg组的健侧与毁损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健侧TH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各对照处理组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也无统计学差异。 3、建模后6W,对照组健侧与毁损侧的纹状体DAT放射性计数无统计学差异,而PD组双侧纹状体的 DAT放射性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侧 p<0.05,毁损侧p<0.01);PD/GDNF组双侧的DAT放射性计数均明显高于 PD组(p<0.01);PD/GDNF+Mg组毁损侧也较明显高于PD组的毁损侧(p<0.05)。 4、建模后6W,对照组与各对照实验组间,大鼠纹状体组织健侧与毁损侧及组间SLC1A1和MagT1的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PD组双侧SLC41A1和MagT1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尤以健侧为著;PD/NS与PD组比较,双侧均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D/Mg组双侧SLC41A1的表达量较PD组明显升高(p<0.01),但MagT1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DNF与PD/GDNF+Mg组双侧SLC41A1和MagT1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PD组(p<0.01);但PD/GDNF与PD/GDNF+Mg组两者间比较,双侧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1、GDNF可有效改善PD大鼠APO诱导的旋转行为,并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微量持续灌注泵的给药方式可以直达靶位以治疗PD,避免血脑屏障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操作简洁、方便的手段; 3、GDNF与镁离子转运体的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后续GDNF的神经保护机制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