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25(OH)D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6h】

血清25(OH)D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血清25(OH)D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血清25(OH)D3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血清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互关系研究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血清25(OH)D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812例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所有入选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眼底检查、肌电图、尿蛋白测定及各实验室生化指标结果评估微血管病变情况,将纳入对象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即无微血管病变组371例,合并单一 DMAP组即合并单发DPN或单发DR或单发DKD组296例,复合DMAP组即合并两种及以上DMAP组145例。收集统计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25(OH)D3水平,以<20ng/ml定为维生素 D缺乏,20-30ng/ml定为维生素D不足,≥30ng/ml定为维生素D充足。并记录病程、血压、用药情况,计算体质指数,收集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尿肌酐比值等实验室指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DMAP的相关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25(OH)D3提示合并单一及复合DMAP的患病的最佳切点,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纳入的T2DM患者中,67.5%存在25(OH)D3缺乏,24.8%存在25(OH)D3不足。
  2.单一DMAP组25(OH)D3水平[(16.95±6.97)ng/ml]及复合DMAP组25(OH)D3水平[(16.23±8.28)ng/ml]均显著低于SDM组[(19.41±8.13)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05、3.976,均P<0.01)。复合DMAP组25(OH)D3缺乏率高于单一DMAP组及SDM组(77.9%vs74.3%vs58.0%,x2=25.659,P<0.01)。
  3.与单一DMAP组和SDM组比较,复合DMAP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SBP、HbA1c、UA、ACR水平更高,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42、26.35、22.93、3.764、6.810,x2=37.662,均P<0.05)。
  4.多元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HbA1c、UA、ACR是T2DM合并DM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OR>1,P<0.05),血清25(OH)D3与T2DM患者的DMAP患病风险呈负相关(Est=-0.027,OR=0.974,95%CI:(0.954)-(0.994),P=0.011),随着25(OH)D3水平降低,合并DMAP及复合DMAP的风险越高;
  5. ROC曲线分析提示当血清25(OH)D3<17.27ng/ml时(AUC=0.663,P<0.01)可能有单一DMAP患病风险,血清25(OH)D3<15.08ng/ml时(AUC=0.708,P<0.01)可能患有复合DMAP。
  结论:
  1.病程、SBP、HbA1c、UA、ACR是T2DM患者合并DMAP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OH)D3是DMAP的保护因素,低25(OH)D3水平与 DMAP及复合DMAP的发生显著相关;
  2.可以考虑将血清25(OH)D3作为辅助筛查DMAP的一项指标,血清25(OH)D3<15.08ng/ml时提示患有复合DMAP的风险可能增加2倍。
  第二部分、血清25(OH)D3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各阶段的关系。
  方法:将第一部分纳入的812例研究对象中的DKD、DR及复合DMAP筛除,同时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测结果,分为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变(SDPN)组91例、临床型周围神经病变(CDPN)组140例、单纯糖尿病组(SDM)即无微血管病变组371例。同样记录病程、血压、计算体质指数,测定25(OH)D3、HbA1c、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各阶段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25(OH)D3提示周围神经病变患病风险的最佳切点。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SDPN、CDPN、SDM三组间比较,平均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91,P<0.01),且CDPN组平均25(OH)D3水平最低[CDPN组(15.7±5.63)ng/ml,SDPN组(17.31±6.37)ng/ml,SDM组(19.41±8.13)ng/ml];CDPN组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SDPN组及SDM组(84.3%vs73.6%vs58.0%,x2=35.94,P<0.01)。
  2.多元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与各阶段DPN独立相关的因素有病程、SBP、HbA1c及25(OH)D3缺乏(均P<0.05)。
  3.多元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缺乏是2型糖尿病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53,95%CI(1.635)-(12.128),P=0.003),随着25(OH)D3水平降低,DPN的临床症状体征越明显。
  4.ROC曲线分析提示当血清25(OH)D3<17.49ng/ml(AUC=0.663,P<0.01)时可能有SDPN的患病风险,血清25(OH)D3<15.87ng/ml(AUC=0.697,P<0.01)时可能有CDPN的患病风险。
  结论:
  1.病程、SBP、HbA1c及血清25(OH)D3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D水平低下与DPN的患病密切相关;
  2.可以考虑将血清25(OH)D3作为早期辅助筛查无明显症状体征的SDPN的一项指标,当25(OH)D3浓度<17.49ng/ml时SDPN患病风险增加将近3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