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学特征研究
【6h】

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学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OLE_LINK1

OLE_LINK2

OLE_LINK3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省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发生的全部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对所有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毒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探讨近5年来福建省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可能起源地和发生发展,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对福建省流感/人禽流感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导出的的病例报告卡和流调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13~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测得的H7N9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序列进行拼接、比对,利用邻位相接法(Neighbor-Joining)来绘制各基因节段的进化树,并分析各节段中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
  结果:
  1.福建省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的H7N9禽流感疫情出现5个流行高峰,病例的季节分布表现出冬春季节居多的特征,病例的时间跨度变长。感染人群年龄分布呈现左偏态,中位数为56岁,四分位间距为29岁,不同年龄组的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各年龄组男性病例均多于女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
  2.同源性分析显示,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毒株的所有基因片段与疫苗株A/Anhui/1/2013(H7N9)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2.5%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5.1%以上;第四波和第五波流行的毒株的所有基因片段与2017年新推荐的疫苗株A/Hunan/02650/2016(H7N9)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0.3%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5.3%以上。不论与A/Anhui/1/2013做同源性比较,或者与新疫苗株A/Hunan/02650/2016比较,H7N9病毒的表面基因HA与NA都保持着较高的同源性(高于97%)。
  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福建省H7N9病毒的表面基因HA和NA均以第三波流行为分界点,分为两个分枝,他们大部分来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H7N9病毒。内部基因则散在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化簇中。大部分在第五波次流行的毒株,不论是内部基因还是表面基因均聚成一簇,独立成枝。
  4.分子特征分析显示,HA受体结合关键氨基酸位点均发生Q226L(仅一株发生Q226I突变)和G186V突变。HA受体结合位点130环上的第135位氨基酸在前两波流行时为135A,从第三波开始135V开始变多,到了第四和第五个流行波,所有的毒株第135位均为135V。NA片段上的氨基酸除第五波有2株发生H274Y变异外,其余均未发生重要耐药位点的突变,但茎区均出现了5个氨基酸的缺失。与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相关的M2,福建省的所有毒株发生了S31N变异以及部分的V27I变异。PB2编码的氨基酸上的第588位是使病毒毒力增强的位点之一,它在第一波和第二波流行时,所有的毒株该位点均为588A,从第三波开始第588位开始出现A→V突变,到第五个流行波时,所有流行的毒株该位点均为588V。
  结论:
  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季节分布表现为冬春季节居多的特征,病毒的表面基因与疫苗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利于疫苗的研发。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HA片段和NA片段大部分来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H7N9病毒。我省的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到第五波,病毒在本地宿主上进行了很好的适应,形成稳定的福建枝。病毒仍对人类有易感性,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大部分患者依然敏感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