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农民在新闻媒介中的话语表达——以《福建日报》“三农报道”为例
【6h】

论农民在新闻媒介中的话语表达——以《福建日报》“三农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详细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1.2文献综述

1.3研究问题与思路

第2章作为“平台”的“三农报道”

2.1前言

2.2“上情下达”

2.3“下情上达”

2.4“为农民说话”

第3章“三农报道”的主角是谁?

3.1前言

3.2干部专家多、农民群众少

3.3公共行为多,私人行为少

3.4经验模式多,观念变革少

3.5政府嗓门大,农民声音小

第4章论“三农报道”的农民形象塑造

4.1谁是“农民”?

4.2农民群体的媒介形象

4.3“三农报道”里的农民

第5章论农民在新闻媒介中的话语表达权

5.1疑问

5.2城乡矛盾与国家政策

5.3是传播工具还是公共领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现有大众传媒特别是报纸的“三农报道”,主要致力于如何为农民说话、如何传达给农民所需信息,但是却忽视了如何让农民说话,以及如何说农民的话。在本该以农民为主体的“三农”报道中,农民反而不能成为主角,政府与媒体更侧重于关注农业、农村的工作层面以及农民在公众领域的作为。为了更好地对报纸“三农报道”所涉及的农民及其媒体表达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选取《福建日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至今的“三农报道”版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分析、例证分析、比较分析、综合评析等方法,探讨《福建日报》“三农报道”的得与失,兼论其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对此,本文分别从社会学、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媒体应及时调整报道的重心设置,媒体更应积极把自身建构成为真正的公共领域,为农民这样的特殊受众进入公共生活、发表公共意见提供条件或可能。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也才能自由民主的表达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