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重性的集合体——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父亲形象
【6h】

多重性的集合体——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父亲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引言

1.1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现状

1.2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现状

1.3华裔父亲形象的研究与本文基本思路

第2章文学视野中的父亲形象

2.1父亲形象的特殊性

2.2在华裔文学中的华裔男性形象

2.3“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的源头

第3章勤劳自豪的父辈

3.1伯公:英雄的种植园劳动者

3.2阿公:隐形的美国铁路建筑者

3.3梁爷爷:积极行动的华裔父亲

第4章专制传统的父亲

4.1宗堂制度下的唐人街父亲

4.2固执守旧又知错能改的华人父亲

4.3努力让儿子爬上美国阶梯的父亲

第5章沉默喑哑的父亲:

5.1中国的秀才,美国的洗衣工

5.2沉默而尴尬的“纸儿子”

第6章兼容并蓄的理想父亲

6.1散发金属味道的未来父亲

6.2民族文化的拥护者,对抗记忆的继承者

6.3倡导和平、反对战乱的新一代男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中国人到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在美国的命运的变化,影响了在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的变化。在为美国的铁路建设贡献出力量后,中国华工被驱逐,被离散。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无法获得保障,更遑论身份的取得。他们开始在城市的下层开始了服务行业的劳苦工作,在由华人组成的城市下层圈子中生活,他们受到了来自美国白人社会的巨大压力和家庭的压力。在美国主流文化、文学中,中国人的形象,尤其是男性或父亲形象,显示出屈从、沉默、懦弱等特点。这一特征不仅被美国/西方文学描绘为狡猾、阴鸷或者顺从、懦弱,更被阴性化,显示华裔男性在美国文学被消声的历史。而华裔作家笔下,华人父亲形象,也有多重性的特点。 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华裔作家笔下的父辈形象是复杂的,其间所体现的情感也是复杂和矛盾的。在不同时期华裔作家笔下的父辈形象,也显示了华裔子辈对父辈的不同态度。本论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华裔作家作品,对其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分析,认为在华裔作家笔下的父亲形象,是一个“大父亲”形象,是包含着父辈的总体形象。在他们的笔下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华裔男性形象,也折射出了华裔子辈们对父辈的不同认知和对华裔历史的反省。在作品中看到有勤劳勇敢、自豪进取的父辈形象,有体现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专制父亲形象,有备受压制和压抑状态下的喑哑沉默的父亲形象,有体现着未来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理想父亲形象。 概而述之,华裔笔下的父亲形象,是一个多重性的集合体,他们集合了华裔作家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生存状态的一种历史性表现,也折射出了中美两国在历史交往过程中挫折与冲突。因此,父亲形象不是一个简单、单纯的形象体系,而是具有多重性特点的形象。这个形象体系不仅能够以一种“集合”的形式,一方面对抗西方人对中国人、华人、华裔的偏见与无知,另一方面也能如汤亭亭和赵健秀所希望的那样,对抗美国白人对华人“白化”的历史和颠覆某些殖民话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