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花注射液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研究
【6h】

红花注射液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药品与仪器

1.3 一般资料

1.4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血流变指标对比

2.2 两组病例患肢肿胀程度对比

2.3 两组病例疼痛指数对比

2.4 两组病例术后出血量对比

2.5 两组病例下肢DVT情况对比

2.6 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对比

2.7 两组病例术后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3.1 骨科大手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2 血流变学指标变化与DVT的关系

3.3 围手术期DVT的预防

3.4 红花的现代药理研究

3.5 红花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分析

3.6 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红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应用于骨科大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并从血液流变学方面探讨其对预防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科四肢疗区行大手术的6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进入研究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红花注射液组,手术后当日即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每日用药一次,连续8天。对照组为华法林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华法林钠片,每次2.5mg,每天一次,连服7天。两组其它术后处理相同。观察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变指标变化及临床症状,并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评估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所得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之术前均有变化,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于术后第1天均有所下降(P<0.05),在术后第3、7天时逐渐上升,超过术前水平,其中对照组较术前、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在术后逐渐增高,观察组在术后第3天时较术前有差异(P<0.05),对照组于术后第3、7天时均较术前有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在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5),至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7天较术后1天大小腿各周径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7天两组间髌上15cm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指数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的引流量观察组304.6±79.8ml,对照组380.5±68.8m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16.7%,对照组10%(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用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出现瘙痒性皮疹1例,占全组3.3%,未出现出血病例;对照组出现皮肤瘀斑2例,齿龈出血4例,尿血2例,共8例,占全组26.7%。
  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降低血黏度的作用,可以缓解血流瘀滞,有效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对血栓发生的预防与华法林未有显著差异,作用相似。但红花注射液无明显诱发、加重出血及其它并发症,无需检测用药,安全性高,并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及肢体肿胀,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