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演唱探究
【6h】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演唱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文献综述及本论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二、论题的来源及选题指导思想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艺术歌曲的界定

第二节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

二、中国艺术歌曲早期发展脉络

第三节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一、八十年代的发展概况

二、九十年代后至今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题材特点

一、古典诗词题材

二、主旋律题材

三、情感题材

四、现实题材

第二节创作技法特点

第三节创作风格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风格

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各具魅力的个人风格

第三章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探究

第一节演唱技法探究

一、演唱的音色处理

二、演唱的咬字、吐字

三、演唱的呼吸换气

四、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第二节演唱风格探究

一、提高个人演唱技术和文化艺术修养

二、把握时代、民族特征

三、处理好科学与风格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演唱的“情”与“声”的关系探究

一、何谓“以情带声”与“以声表情”

二、在实践中的“以情带声”和“以声表情”

第四节作品演唱分析实例

一、《春江花月夜》

二、《桥》

三、《在水一方》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试图借鉴音乐史学、声乐学等研究方法,拟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和演唱两个角度为切入点,借以探讨这一时期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创作特点,以及新时期新作品的演唱特点与革新之我见,期望能对中国艺术歌曲今后的发展尽一丝绵薄之力。 本文绪论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该论题引用的文献综述及国内研究现状和本论题的来源、选题指导思想;以及论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本文正文部分通过三章八节阐述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背景、概况以及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探究。本文结尾部分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从数量上的超前、创作上的全新变化、题材上的广泛、演唱上的真实质朴,突现的个性化、自然化的风格加以肯定,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以期待今后广大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声乐演唱者共同努力,总结、探索,加以逐一解决。 第一章: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艺术歌曲的界定 所谓“中国艺术歌曲”的界定应包含两个内涵:首先是“艺术歌曲”,这是一个声乐体裁的名称,然后是在前面加上地域定语—中国。也就是说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才可称之。她的特点有三个方面:1、歌词是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古今诗歌;2、多为专门的声部写作,旋律能够揭示歌词的艺术内涵;3、伴奏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背景 艺术歌曲自上世纪从欧洲传入中国,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发展之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掀起了传播新思想、探索新知识的浪潮,这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文化的历史大变革。中国文人已不再只是停留在“拿来主义”的层次,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接受西方的音乐思想,中国艺术歌曲也由此开始了她的起跑线。而后各音乐团体和专业院校的创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加之中国自古以来积累的大量优秀古曲诗词和“五四”以来的“新诗”,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文学支持。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国作曲家们开始探索和创作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歌曲。青主于1920年根据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大江东去》被学术界认可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首艺术歌曲;2、成熟阶段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作曲技法同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和纯熟,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渐达黄金时期。具有高素质的音乐人才纷纷投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如黄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3、沉寂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文革”结束,这个阶段随着社会时局的变化,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逐渐退居到抗战歌曲和群众歌曲之后,并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沉寂时期。 第三节: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快速恢复和发展,党的正确文艺方针为广大音乐创作者、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20世纪80年代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中国艺术歌曲不仅在数量上多于过去三十年的总和,而且在艺术风格与作曲技巧的运用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随着优秀的艺术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间的传唱,各种音乐活动、演唱赛事的开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包括关牧村、殷秀梅、彭丽媛等优秀的艺术歌曲演唱人才。 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90年代后随着流行音乐、通俗歌曲的盛行,艺术歌曲显得暗淡了许多。更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近年来从事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不多,高质量的作品亦不多见。因为艺术歌曲确实不好写,她需要作者潜心细致的创作,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不但要有高超的作曲技巧,同时还要作者具备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修养。另外艺术歌曲的大众化不及通俗歌曲,毕竟她属于“雅乐”范畴,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如何传播和推广艺术歌曲。 第二章: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题材特点 改革开放,人民刻求进步发展,内在的和外来的(包括东西方)各个层面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使得艺术歌曲的题材体现出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有四种类型:1、古典诗词题材——作品充分展现了诗词中特有的内涵和风韵,使诗歌和旋律完美的融合;2、主旋律题材——作品体现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3、情感题材——作品表现出爱情、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等各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4、现实题材——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主要事件或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为题材,这类题材关注社会民生、反映生活焦点,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类题材。 第二节:创作技法特点 改革开放后30年间,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技法上的特点最核心的内容是坚持中西合璧、突出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对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相结合的运用能力上显得更加纯熟,如: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中的十二音技法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特点就是采用十二音创作技法的一些规则而不是硬套。另外花腔技法的运用是横向借鉴西洋作曲技法,同时纵向继承了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精髓,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花腔艺术歌曲。 第三节:创作风格特点 1、时代风格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也同样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风格,如《清晰的记忆》、《我的祖国妈妈》等。 2、民族风格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挖掘丰富的民族音乐宝藏将其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写出具有独特民族魅力的中国艺术歌曲,是发展和将之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不二法门。 3、个人风格 作曲家音乐风格的形成除了与他们个人的性格和学习经历、知识结构框架有关以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改革开放后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席卷整个文化领域,艺术家们开始冲破以往“极左”文艺思潮的枷锁,努力展现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诉求,追求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之路,从而更加鲜明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施光南、尚德义、陆在易等,他们都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们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都极具不同的个人风格魅力。 第三章: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探究 第一节:演唱技法探究 1、演唱的音色处理 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运用上更加纯熟的同时尤为注重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笔者认为在演唱这一类作品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自己的音色,针对作品本身并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来演唱。在音色的把握上要采取一种折中的方法。音色也和其它声乐表现手段一样,必须为作品的情感表达服务。 2、演唱的咬字、吐字是演唱的重要环节,声乐本来就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美声唱法无疑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发声方法,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最关键的就是根据汉语语言的特点,运用美声唱法的技艺,既追求汉语发声的“字正腔圆”、又保持传统美声唱法的特点,在美声唱法传统的理想追求和民族声乐传统中汉语语音清晰、民族风格浓郁的矛盾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3、演唱的呼吸换气 在气息问题上,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和西方美声唱法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在实践中由于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在调式、音阶、节奏等旋法上以及在语言上的较大差异,因此中国的艺术歌曲作品在呼吸和换气上就有自己的特点,经常借鉴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在演唱时有“换气”、“偷气”、“就气而行腔”、“声断气不断”等多种气息处理的技巧。这就需要我们多对作品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在保证有一个好的呼吸和气息运用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呼吸和换气的技巧,恰如其分的来表现作品内容。 4、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演唱与伴奏两者默契配合才能发挥出最佳的表现效果。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要从同一基点出发对所要表演的艺术歌曲进行分析和研讨,要对乐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内涵、情绪表现等问题取得基本一致的认识后,才能开始共同进行“二度创作”。二是要明确钢琴伴奏在不同艺术歌曲中或者一首歌曲的不同段落中所担任的具体责任和角色。 第二节:演唱风格探究 在形成个人演唱风格的同时又能准确的把握好新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笔者以为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个人演唱技术和文化艺术修养;2、把握时代民族特征;3、处理好科学与风格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演唱的“情”与“声”的关系探究 长久以来我们的声乐表演领域就存在着声乐表演到底是要“以情带声”还是“以声表情”这样的争论,实则就是在讨论声乐演唱的“隋”与“声”的关系,笔者认为“隋”与“声”的关系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认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同等重要,并无主次之分。在声乐表演实践或教学时应根据自身或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节,找到一种平衡。笔者认为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要以情带声,以声为基础;以声表情,以表情为目的,两者要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演唱优美动听,真实感人。 第四节:作品演唱分析实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总结这30年来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肯定成果、找出问题,是能够让中国艺术歌曲在今后更好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们声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