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留美学生季报》与五四文学革命
【6h】

《留美学生季报》与五四文学革命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留美学生季报》与文学革命的酝酿及倡导

第一节胡适对文学革命的酝酿

第二节对于文学革命的呼应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论战

第二章《留美学生季报》中新文学的“尝试”

第一节胡适对白话新诗的“尝试”

第二节陈衡哲对白话小说的“尝试”

第三节洪深对“新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第三章 《留美学生季报》与五四新文学传统

第一节五四“启蒙”文学思潮

第二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

第三节主动承担民族国家复兴的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五四文学革命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五四时期,一批又一批归国留学生受“西方”理念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性做出不可泯灭的贡献。中国学生在美国成立了留美学生会,并创办刊物《留美学生季报》(1912年创刊初名为《留美学生年报》,1914年更名为《留美学生季报》)。这份刊物成了当时留美学生介绍西方先进教育、文化、科学和民主思想、主张文字改良、文体革新,主张启蒙的平台,对“五四”文学革命产生重要影响。1916年底,胡适在留美期间写了《文学改良刍议》,用复写纸抄了两份,一份给《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一份寄给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这篇文章作为文学革命的战斗檄文,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韦悫、易鼎新、苏士明等都支持白话文运动。1921年《留美学生季报》开设“思潮”专栏,邱昌渭与吴宓就此展开“新文化运动论争”,在论争背后是“激进派”和“保守派面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艰难选择。与此同时,新诗、白话小说以及新剧的论著与实践等在《留美学生季报》中逐渐展开,这些新文体的尝试推动着五四文学革命对文体革新的实践。这时期的留美知识分子从“人道主义”出发,提倡民族科学。同时,在西方文化的比较下,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仅批判国民“劣根性”,而且在探索民族国家兴亡的道路上,主动承担重振家国责任。 五四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期。在五四时期,一批又一批归国留学生受“西方”理念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性做出不可泯灭的贡献,正如周策纵所言:“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和运动的新的方向则往往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相联系。”中国学生在美国成立了留美学生会,并创办刊物《留美学生季报》(1912年创刊初名为《留美学生年报》,1914年更名为《留美学生季报》)。这份刊物成了当时留美学生介绍西方先进教育、文化、科学和民主思想、主张文字改良、文体革新,倡导民主科学、主张启蒙的平台,对“五四”文学革命产生重要影响。五四前后的许多文学与文化论战,如白话文论争、科玄论战等等,都已经在留美作家中展开了。其中,胡适一代的留美作家的文学论述和创作实践则有力推动了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本文在前人研究五四留美知识群体及《留美文学季报》刊物基础上,采用史料分析的方法,从文学革命的酝酿与倡导、新文学的“尝试”、五四新文学传统等三个方面探讨《留美学生季报》与五四文学革命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五四文学革命的动因、作用和影响。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考察《留美学生季报》与文学革命的酝酿。1916年底,胡适在留美期间写了《文学改良刍议》,用复写纸抄了两份,一份给《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一份寄给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这篇文章作为文学革命的战斗檄文,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而“1915到1916年留美期间,在胡适、任叔远、梅光迪、赵元任和杨杏佛等人之间进行的白话文论争,可以被视为五四文学大论战的酝酿与预演。”与此同时,易鼎新《文言改良浅说》、张耀翔《应改良而未改良者》、韦悫《改良中国文字意见书》、苏士明在《注音字母说略》等都提出文字改革问题,白话文的影响势如破竹。随后,留美学生展开了新文化运动的论战,1921年《留美学生季报》上开设“思潮”专栏,邱昌渭与吴宓就此展开“新文化运动论争”,在论争背后是“激进派”和“保守派”面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艰难选择。可见,文学革命期间许多文学与文化论战,如白话文论争、科玄论战等等,都已经在《留美学生季报》中展开了。 第二章从文本角度对《留美学生季报》中涉及到的文学文本进行研究,论证新文体的尝试在《留美学生季报》中展开,并影响了五四文学的文体革新。首先是白话新诗的“尝试”。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源于胡适发表在1917年夏季第二号《留美学生季报》中的《尝试篇》“‘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集》中的第一首白话新诗《蝴蝶》也发表在同期的《留美学生季报》中。虽然尝试之作在“诗意”上尚有可改进之处,但现代新诗在语言工具上的最首要特征——白话标志,因胡适的主张和创作实践而得以确立。其次是白话小说的开笔。《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编辑陈衡哲女士的白话“纪实小说”《一日》。夏志清认为:“最早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陈衡哲的《一日》”。这篇小说虽然在创作上略显粗糙,但毕竟开了“五四”白话小说的风气之先,其写实的手法、格式的特别、内容的现代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创作。再次是洪深新剧的探索。洪深在留美期间,也开始了“新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表于1919年春季号《留美学生季报》中的《编剧新说》是其新剧理论研究的成果,随后连载于1920年夏季号、秋季号、冬季号《留美学生季报》中的《贫民惨剧》是带有文明新戏格局的五幕话剧。此剧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以启蒙主义的批判眼光审视历史和现实,真实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是“五四”时期具有“启蒙”精神的话剧创作。总之,《留美学生季报》中新诗的尝试、白话小说的开笔、新剧的探索开启了五四时期文体革新的先河。 第三章探讨《留美学生季报》与五四“启蒙”、“民主与科学”、“人道主义”、批判“国民性”等新文学与旧传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文学革命还是文体改革,都是留美学生为民族国家复兴所做出“启蒙”的努力。这时期的留美知识分子倡导“民主与科学”,从“人道主义”出发,提倡“人的文学”。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下,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勇于批判国民“劣根性”。新文化先驱者批判“国民性”,试图重塑新的国民精神的内驱力。正是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与“文化之忧”、“国之忧”、“种之忧”的现代忧患意识感,于是留美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复兴之路。正是从这种“启蒙”与对家国的责任立场出发,五四时期的留美知识分子在观察中国现实社会时,就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妇女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贞节问题、孔教问题。这些“为人生”的问题在五四作家中广为讨论,形成了“问题小说”、“问题剧”,目的是探讨人生诸问题,“启蒙”民众,重铸民族精神。 总之,本文从五四文学革命的动因、作用、影响等方面探讨了《留美学生季报》与五四文学革命之间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