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竞技网球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6h】

我国竞技网球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对象

第二节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比较研究法

五、逻辑分析法

六、数理统计法

第二章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一、 乒乓球后备人才选拔与竞赛情况

二、乒乓球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二节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一、网球后备人才基础薄弱

二、网球后备人才选拔与竞赛情况

三、网球后备人才训练情况

第三节网球、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一、网球、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二、网球、乒乓球后备人才的生源与选拔的比较分析

三、网球、乒乓球后备人才训练机制的比较分析

四、网球、乒乓球后备人才竞赛状况的比较分析

五、网球、乒乓球教练员现状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乒乓球与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模式、生源情况、选拔机制、教练员现状、训练与竞赛机制等进行比较、探讨与分析,借助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来客观地评价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并解决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中国竞技网球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整体水平与世界网球的竞技实力仍有很大的差距,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国竞技水平,尽快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培养网球后备人才。通过与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找出了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金不足。体现在培养后备人才所需的费用主要靠财政拨款,融资渠道单一2、基础薄弱。体现在无论教练员、运动员数量还是教练员、运动员水平都显得十分的薄弱3、培养模式单一。体现在以国家培养为主,俱乐部或企业培养的不多,而纯粹以家庭模式培养的较少4、选拔与竞赛体制不完善。体现在不能把选拔与竞赛科学地结合起来5、训练水平滞后。体现在教练员层次不高和训练方法、手段陈旧等。 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1、拓宽获取资金的渠道,从社会获取更多的支持,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模式。2、做好网球普及工作,重视科学选材。3、完善青少年竞赛机制4、注重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应用。5、多渠道加快网球教练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教练员上岗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