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物量及矿质养分的研究
【6h】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物量及矿质养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前言

1.1国内外混交林研究概况

1.2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2.研究地概况

2.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2试验林的建立

2.3林分群落学特征

3研究方法

3.1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1.1.乔木层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1.2.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1.3.森林地被物和年凋落物的收集

3.2土壤取样

3.3样品分析方法

3.3.1植被样品的化学分析

3.3.2土壤营养元素全量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生物量

4.1.1生态系统总生物量

4.1.2乔木层生物量

4.1.3林下植被生物量

4.1.4地被层的生物量

4.2乔木层生物量的空间结构

4.2.1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结构

4.2.2林木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4.3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3.1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

4.3.2混交林中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生产力

4.3.3混交林和纯林中马尾松生产力的比较

4.4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含量

4.4.1不同植被层次的养分含量

4.4.2乔木层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养分含量

4.4.3林下植被层的养分含量

4.4.4地被层的养分含量

4.5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贮量

4.5.1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

4.5.2不同植被层次的养分贮量

4.5.3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及分布

5.结论与讨论

5.1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结构

5.2马尾松-阔叶树人工混交林的矿质养分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但是,由于长期进行纯林经营,使得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松毛虫侵害,而且林地土壤逐渐衰退,林分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严重威胁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提高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营造混交林是当前国内外人工造林的共同趋势。国内对马尾松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开展了不少的研究,然而,对多种混交模式进行定位观测,同时作对比研究则未见报道。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了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种的试验研究,套种的树种有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目前已形成6种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通过3年的定位研究,本文对上述6种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矿质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马尾松纯林做对照,以期为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