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组成及部分水稻品种抗瘟性研究
【6h】

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组成及部分水稻品种抗瘟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稻瘟病是由稻梨孢Pyricularia grisea(有性世代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世界性水稻病害,也是福建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措施,由于稻瘟病菌致病性具有复杂性、易变异的特点,抗病品种推广种植后抗性易丧失。分析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组成,监测抗性品种的抗性水平并对其加以科学利用,是有效防止抗病品种抗性“丧失”而造成的病害大流行的主要措施。本研究在明确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组成、分布及其变化动态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稻瘟病菌的遗传谱系,部分主栽水稻品种进行抗性评价,从而为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利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CO39 NILs和LTH NILs三套鉴别体系对2003-2008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利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体系鉴定的的生理小种以ZB群、ZC群为主要小种群,以ZB13、ZC13为主要生理小种;利用CO39 NILs鉴别体系鉴定的致病型以I34.1、I35.1为主要致病型;利用LTH NILs鉴别体系鉴定的致病型以J76.2、70.2为主要致病型。福建省稻瘟病菌小种类型(致病型)及其组成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且多样性指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利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体系鉴定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以ZB群为优势种群,但2007年和2008年亚优势种群ZC群出现频率快速上升,福建稻瘟病种群正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福建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苗瘟的抗性鉴定发现,当前主栽品种对苗瘟的抗性类型呈现抗病和感病的两极分化,鉴定的29个主栽品种,仅有一个品种表现为中抗的中间类型。对叶瘟则多表现为中抗或中感的中间类型,供试的18个品种,有14个品种表现为中抗或中感的中间类型。主栽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表现不容乐观,供试的18个品种中只有6个品种对穗颈瘟表现抗病或中抗,占供试品种的33.33%,其余品种则表现为中感至高感,表现为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共有7个,占供试品种的38.89%。这也表明这些品种正逐渐成为福建省各水稻种植区稻瘟病菌的亲和品种。供试品种中谷优527、佳辐占和特优627在福建省仍表现为抗病,可为生产上主栽种植。

著录项

  • 作者

    阮宏椿;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植物保护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方平,陈福如;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35.111.41;
  •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理小种; 抗瘟性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