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玉菇与闽真2号差异蛋白分析及不同栽培料适应性研究
【6h】

白玉菇与闽真2号差异蛋白分析及不同栽培料适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白玉菇概述

1.1 白玉菇简介

1.2 白玉菇的生物学特征

1.3 白玉菇菌丝的生长环境条件

1.4 白玉菇出菇管理

1.5 白玉菇育菇管理

1.6 白玉菇的营养价值及应用价值

1.7 白玉菇新品种闽真2号的开发

1.8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背景

1.9 新品种新型培养料研究

1.10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白玉菇与闽真2号差异蛋白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蛋白质图谱的建立和差异蛋白点的确定

2.2 MALDI-TOF/TOF-MS/MS分析与鉴定

2.3 白玉菇生长相关蛋白质讨论

3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培养基对闽真2号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料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菌丝长满袋时间比较

2.2 子实体有效朵数比较

2.3 菌盖直径比较

2.4 菌柄长度比较

2.5 成品率比较

2. 6 生物学效率比较

3 小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各比对碎片类型离子MS/MS解析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白玉菇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的珍稀食用菌,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白玉菇在栽培生产中周期较长,生长速度较慢,抗逆性能力较差,再加上栽培中原材料的上涨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白玉菇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白玉菇的推广。本研究以亲本菌株白玉菇和融合菌株闽真2号的菌丝体、子实体为材料,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通过比较融合子和亲本的菌丝体、子实体蛋白质表达量,寻找融合子与亲本菌株的差异蛋白点,分析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同时利用本地丰富廉价的枇杷核、茶渣、酒糟替代现有的栽培料中的玉米粉、木屑和麸皮进行闽真2号试验,通过比较闽真2号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得出最优的栽培料组合。其结果如下:
  1)以亲本菌株白玉菇和融合菌株闽真2号的菌丝体、子实体为材料,通过PDQuest8.01软件比较亲本与融合子的蛋白点表达量,共得到46个差异蛋白点,利用MALDI-TOF/TOF-MS/MS质谱技术得到38个质谱信号,搜索NCBInr数据库成功鉴定蛋白有28个,5个功能类似蛋白,5个未知功能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白玉菇生长过程的翻译延伸、蛋白质折叠水解、胁迫响应、糖酵解、信号传导、能量代谢等过程。其中丝氨酸蛋白酶、酮醇酸还原异构酶在白玉菇生长过程作为信号传导因子起作用。热休克蛋白HSP70和NAD+甲酸脱氢酶参与白玉菇生长的胁迫响应,这两种蛋白在融合子菌株中的表达量高于亲本菌株,说明融合子的环境适应性、抗逆性比亲本强。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烯醇化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在糖酵解途径通过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调节控制白玉菇的生长,这几种蛋白在融合子中表达上调,说明融合子生长过程中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活动较为活跃。亲环蛋白参与蛋白质的折叠,蛋白酶体、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作为分子伴侣功能分解不正确折叠蛋白,提高细胞稳定性,减少白玉菇生长过程不正常发育,过氧化氢酶、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清除白玉菇生长过程中积累的过氧化物、延缓细胞衰老,这些蛋白酶在融合子中的表达量上调,说明融合子生长过程中较为稳定,生产性能较好。
  2)通过综合分析闽真2号不同组合配方的菌丝长满袋时间、有效朵数、菌盖直径、菌柄长度、成品率和生物学效率,得出组合1的菌丝长满袋时间最少,有效朵数适中,菌盖直径、菌柄长度和成品率以及生物学效率最高。因此,闽真2号最适栽培配方为组合1:棉子壳54%,枇杷核3%,茶渣10%,酒糟15%,玉米芯15%,石灰2%,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5%,pH自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