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凹叶厚朴良种选育及GAP关键技术研究
【6h】

凹叶厚朴良种选育及GAP关键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分类学意义及研究历史

3良种选育研究现状

4栽培技术研究

5现代育苗及微繁技术研究

6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7中药材GAP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8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凹叶厚朴GAP基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凹叶厚朴药材优良种源选择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凹叶厚朴苗木施肥技术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结论

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木兰科植物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a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为研究对象,在福建省明溪县全面实施凹叶厚朴中药材GAP的背景下,进行了包括GAP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凹叶厚朴良种选育、“3414”凹叶厚朴苗木配方施肥的三项试验,旨在探索GAP基地的环境质量情况,选育生长性状与酚类物质含量二者兼备的优良种源,制定凹叶厚朴田间育苗的最佳施肥方案,从而达到完善凹叶厚朴GAP关键技术的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明溪县胡坊镇凹叶厚朴GAP基地,土壤养分情况HKL(黄坑垄)最好。土壤的物理性质方面,三地的土温和土壤容重差异不大;CSG(吃水沟)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最大;LWT(瞭望台)的土温、天然含水率、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HKL(黄坑垄)的土壤pH最高。
  (2)环境质量方面,三处凹叶厚朴种植地的环境质量良好,土壤、灌溉水、空气共计36项污染指标检测均低于国家标准的浓度限值,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5,符合国家安全级标准。
  (3)药材的安全性方面,初采的凹叶厚朴树皮10项检测项目均符合国家《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5,达到国家安全级水平,为绿色无污染中药材。
  (4)良种选育方面,21个种源地的环境气象因子可提取2个主成分,可代表83.359%的环境气象因子的信息。地径、叶片及根系性状与各项环境气象因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苗高、生物量及总酚含量受环境气象因子的影响不大。
  (5)通过方差分析及Ducan多重比较,21个种源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片性状、根系性状、酚类物质含量等20项检测项目,除了平均根茎差异不显著外,其余19项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且各项生长性状间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20项生长指标可提取5项主成分,可以代表21个种源84.439%的生长信息。
  (6)种源苗高、地径的比较及聚类分析可将21个种源分成3个类别,评价最高的一类包括江西、湖北、浙江、福建4省共计12个种源;生物量的比较及聚类分析将21个种源分为了5类,评价最高的一类为江西九江庐山、浙江杭州淳安2个种源。
  (7)种源叶片性状方面,福建、浙江种源叶长、叶宽、叶面积较大,江西九江庐山、江西赣州崇义、湖北恩施种源叶形指数较大;安徽黄山、福建三明大田、江西九江庐山种源叶片数最多。
  (8)种源根系性状方面,江西九江庐山种源、福建三明地区种源总根长最长;江西九江庐山、福建三明地区、江苏苏州张家港、四川都江堰虹口、浙江杭州淳安种源根表面积较大;江西九江庐山、四川都江堰虹口种源根体积最大。
  (9)21个种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限值值均表现为双峰型规律,其“午休”时间出现在11~13时,峰值出现在上午9~11时及下午15时前后;气孔导度表现为“L”型规律;气孔导度表现为“W”型特点。
  (10)种源总酚的聚类分析结果将21个种源分为了4类,评价最高的一类仅有安徽黄山1个种源,较好的第二类有福建三明明溪、浙江杭州淳安、湖北黄冈蕲春、陕西汉中洋县、浙江丽水景宁、江西九江庐山、江西九江永修、江西宜春宜丰8个种源。茎的总酚含量与苗高表现为显著性负相关,与叶形指数表现为极显著性负相关;全株总酚含量与苗高、平均叶面积表现为显著性负相关。
  (11)种源聚类分析及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与酚类物质含量兼备的优良种源如下:江西九江庐山、浙江杭州淳安、浙江丽水景宁、湖北黄冈蕲春、湖北恩施、江西九江永修;福建宁德寿宁、湖南岳阳平江、四川都江堰虹口等种源的综合排名相对靠后。
  (12)施肥技术方面,不同施肥对苗木各项生长性状的影响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施肥组对苗木的生长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片性状、净光合作用能力等性状表现最好的为处理6(N2P2K2);根系性状方面,处理5~7、9~11表现较好;叶绿素指数,处理4~8、10~11表现较好。
  (13)施肥的14个处理对苗木全N、全P、全K的含量影响都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叶的全N含量9月>10月>7月>8月;全P含量表现为7月>10月>8月>9月;全钾表现为10月>9月、8月>7月。各处理苗木的营养元素,因施肥量不同表现出其含量的高低变化。施肥对凹叶厚朴吸收Ca、Mg元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4)苗木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酚含量都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且施肥组的平均含量都高于空白组;总酚含量较高的依次为处理11、7、6、10,三种肥料在2水平以上对植株酚类物质的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种肥料的交互作用会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继而影响植株酚类物质的积累。
  (1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氮磷钾肥关于生物量的模型(1)及关于总酚的模型(2)如下:y=209.862+17.304x1+3.471x2+3.613x3-0.283x12-0.345x22-3.52x32-0.348x1x2+4.278x2x3(1),y=362.539+10.068x1+4.278x2+54.719x3-0.432x12-2.567x22-23.126x32+2.670x1x2+2.883x1x3+11.467x2x3(2),拟合优度良好,能够很好的反映生物量、总酚含量与氮磷钾三种元素施肥量的关系。
  (16)模型的主效应分析表明各主成分都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说明三种元素的施用都存在极大值,施肥过量对凹叶厚朴生长及酚类物质积累会出现抑制作用。
  (17)模型的边际产量分析,得到关于生物量的边际产量方程组y/x1(N)=17.304-0.566x1-0.348 x2、y/x2(P)=3.471-0.690x2-0.348x1+4.278x3、y/x3(K)=3.613-7.04x3+4.278x2,及关于总酚含量的边际产量方程组y/x1(N)=10.068-0.864x1+2.670 x2+2.883x3、y/x2(P)=4.278-5.134x2+2.670x1+11.467x3、y/x3(K)=54.719-46.24x3+2.883x1+11.467x2。得到生物量最高时的最高施肥量为,尿素320.1kg/hm2、过磷酸钙640.35kg/hm2、硫酸钾89.4kg/hm2;总酚含量最高时的施肥量为,尿素499.05kg/hm2、过磷酸钙592.5kg/hm2、硫酸钾106.8kg/hm2。
  (18)通过DRIS营养诊断分析,建立了关于P/N、K/N、P/K三个参数的营养诊断分析图。各处理间仅处理9(N2P2K1)的养分是相对平衡的,其余各处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需肥顺序。生物量及生长较好的处理6、11、10、7实际上养分依然不平衡,依据营养诊断结果,再结合施肥效应模型,可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高产。

著录项

  • 作者

    吴佳木;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学科 森林培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郁善;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67.110.33;
  • 关键词

    凹叶厚朴; 良种选育; 施肥管理; 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