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6h】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相关概念

2 国内外滨水带状公园研究现状

3 滨水带状公园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应用研究

1 研究对象的确定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对生态因子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五章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构建

2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 综合评价实施与结果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样地概况表

附录2 福州市滨水植物应用名录

附录3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一

附录4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二

附录5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三

附录6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7 专家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一览表

附录8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调查问卷

附录9 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因子评分标准表

附录10 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典型植物景观参评照片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以福州市晋安河公园、白马河公园、光明港公园、福州沙滩公园、闽江公园北园和闽江公园南园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滨水带状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总体普查、样地详查和小尺度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测定的方法,对滨水带状公园植物应用的现状、公园空间的布局模式、植物景观空间类型、影响环境生态因子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掌握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应用特性和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现状的基础上,采用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对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内54个典型植物群落样方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的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应用到的植物种类约273种,其中棕榈科(Arecaceae)、禾本科(Poaceae)、桑科(Mor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 sp)是这6个公园植物应用的优势科。公园内植物生活型较多样,但落叶树种存在种少量少的应用特点。水、湿生植物种类应用呈现种少量多的特性。竹柏(Podocarpus nagi)、阴香(Cinnamomum burmann)、蓝果树(Nyssa sinensis Oliv)、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Dunn)、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桢铜(Clerodendrum japonicum)、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黄堇(Corydalis pallida)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和薛荔(Ficus pumila)等乡土树种的应用比例较小,可进一步提高。
  2、调查的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中,白马河公园、晋安河公园和光明港公园等3个公园为夹水型带状公园;福州沙滩公园、闽江公园北园和闽江公园南园等3个公园为临水型带状公园,两大类型公园的植物应用各具特色。夹水型带状公园乔木层植物注重常绿树种的应用,而临水型带状公园注重落叶树种的应用;两大类型滨水带状公园的灌木层植物以观花和彩叶灌木为主;草本植物应用呈现种少量多的特性,其植物种类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6个滨水带状公园中,晋安河公园和福州沙滩公园乔木层植物多样性较低,应加以优化,光明港公园和闽江公园北园的植物群落组分结构较合理,值得借鉴。
  3、植物群落不同郁闭度、不同垂直结构对滨水带状公园的生态因子影响差异显著,在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时,应给予考虑。植物群落的郁闭度越大,降温增湿效果越明显,但植物群落负氧离子浓度不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而无限升高,存在着临界值。不同垂直结构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果不同,其中乔木层的降温效果明显,地被层对增湿效果贡献较大。负氧离子浓度的高低与植物群落层次的丰富性有关,植物群落层次越丰富,负氧离子浓度越高。
  4、总结了滨水带状公园5种空间布局模式,4大植物景观空间类型即覆盖型、节点型、线型和面域型。4大类型植物景观空间特色明显,在夹水型和临水型带状公园中的应用形式应有所区别。通过案例分析,认为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布局合理,植物种类应用多样,注重景观序列安排及动态空间的营造。5、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滨水带状公园特性的植物景观评价体系。通过福州市3个夹水型和3个临水型带状公园中54个样地的评价分析,认为光明港公园和闽江公园北园的植物景观综合质量较优,而白马河公园、晋安河公园、福州沙滩公园和闽江公园南园等4个公园的植物景观有待改进。福州市6个滨水带状公园存在着水、湿生植物应用少,乔木层植物种类单一,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不丰富,植物景观特色不够突出、立意不深,硬质驳岸比例大,植物景观与水的有机结合性弱,植物景观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不够协调和植物景观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6、根据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增加水、湿生植物的应用比例,增加驳岸的垂直绿化及岸上植物景观与水的有机结合,以丰富游人亲水和观赏体验。增加彩叶、落叶及乡土树种的应用比例,以丰富植物景观季相变化,同时展现福州市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植物景观与其他景观要素的协调性,丰富植物景观文化内涵。适当增加观果、香化和保健树种,丰富植物景观知觉体验的丰富性和保健性能。另外,应完善公园植物景观管理制度,以提高公园整体植物景观绿化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