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二胺/硫氰酸钾(ED/KSCN)体系制备纤维素基水凝胶的研究
【6h】

乙二胺/硫氰酸钾(ED/KSCN)体系制备纤维素基水凝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纤维素的结构

1.3纤维素溶解体系

1.4 纤维素基水凝胶

1.5 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应用进展

1.6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7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竹浆纤维为原料,采用乙二胺/硫氰酸钾(ED/KSCN)溶解体系在甲醇凝固液中再生制备出纤维素水凝胶。实验研究了纤维素水凝胶的透光率、润胀性能、压缩性能、流变性能、内部结构、化学结构、晶体强度和热学性能。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水凝胶机械性能(压缩性能、流变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溶解浓度、溶解时间、溶解温度)进行筛选优化。单因素试验得到较优工艺条件为:溶解浓度4%,溶解时间4h,溶解温度90℃。实验结果表明,竹浆纤维在乙二胺/硫氰酸钾(ED/KSCN)溶剂中为直接溶解。制备的纤维素水凝胶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且透光率和溶胀率随纤维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再吸水率、储能模量、压缩模量随纤维素浓度增加而增大。电镜观察表明,纤维素水凝胶内部由均匀的球状粒子(直径为10nm-50nm)和致密多孔的三维网状结构组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溶解后水凝胶的晶型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Ⅱ型,结晶度也由76.68%下降到36.73%。热重分析结果显示水凝胶的热稳定性较竹浆纤维有略微的降低。
  另一方面,实验也探讨了淀粉在ED/KSCN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同时制备了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将不同质量比的淀粉和纤维素在ED/KSCN溶剂中溶解制备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实验研究了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的透光率、润胀性能、拉伸性能、压缩性能、流变性能、内部结构、化学结构、晶体强度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的透光率较纤维素水凝胶有稍微的降低,机械性能较纤维素水凝胶高。透光率和平衡润胀率随淀粉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吸水率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同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压缩模量和储能模量较纤维素水凝胶有略微的提高,且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纤维素淀粉质量比为3:1时,复合水凝胶的机械强度达到最大。由SEM可知,淀粉均匀的分布在纤维素基体中,且复合水凝胶呈现出较纤维素水凝胶较致密的网络结构。FTIR谱图表明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是通过氢键相互作用。XRD结果显示复合水凝胶的结晶度为40.68%,较未改性前的36.73%略有提高。TG分析表明复合水凝胶的热稳定性能略有升高。
  以合成的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作为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去除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不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模式和吸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EM、FTIR、XRD、DTG对吸附后的样品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和热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吸附是一种放热的过程,在120min时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在碱性条件比酸性条件下呈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比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更符合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式。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在最佳条件下达到饱和吸附后,解吸时间为160min时,解析率达到最大。SEM显示出吸附后水凝胶内部的孔隙基本被亚甲基蓝填满,表明亚甲基蓝颗粒已吸附在复合水凝胶内部。FTIR图谱上886cm-1处出现了亚甲基蓝的N-H振动吸收峰。XRD分析表明吸附后并没有破坏样品的晶型结构,TG结果表明吸附亚甲基蓝后的淀粉/纤维素复合水凝胶的热稳定性能有略微的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