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b、Fn、CRP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6h】

Mb、Fn、CRP在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图

文献综述胞浆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利用尸检心肌标本,检测Mb、Fn、CRP在AMI、EMI、正常心肌及其它直接或间接心肌损害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比较它们分布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对早期心肌梗死(EMI)死后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如何,以探寻在EMI死后诊断中有实践运用价值的IHC指标或组合。方法:选取48例尸检心脏标本,分为AMI、EMI、间接心肌损害、直接心肌损害及正常心肌组。在受损的心肌组织区域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Mb、Fn、CRP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按IHC染色结果判定标准,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染色作出定性判断。计算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表达缺失率或阳性率,并比较其差异,重点关注,在HE染色无特异性改变的EMI、间接心肌损害及正常心肌组中,各IHC指标对EM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同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客观测量及比较各组标本染色强度。结论:Mb、Fn及CRP均能反映明确的心肌坏死,但对坏死发生的机制缺乏特异性。Mb较差的特异性不支持其作为一个单独的IHC指标应用于法医学实践中EMI诊断,但它对心肌损害非常高的敏感性使其能够成为一个理想的阴性指标用于EMI排除诊断。CRP与Fn对EMI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并且受死后自溶的影响相当小,可能成为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IHC指标,但对心肌坏死高敏感性的Mb与较高特异性的Fn、CRP组合,也许在EMI死后诊断中更有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