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皮抑制素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6h】

内皮抑制素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摘要

前言

1.材料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内皮抑制素与角膜新生血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滴眼液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及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SD大鼠(受体)60只和Wistar大鼠(供体)30只同种异体间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每只受体动物均行右眼手术,术后将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100μg/ml的ES滴眼液)和对照组(赋形剂滴眼液),每组各30只。术后每天对术眼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数码照相,记录植片存活时间;定量分析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比较各组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和新生血管程度,然后计算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术后1周、2周、3周、1月和2月,每时间段随机处死6只动物,取其角膜进行检测,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和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化检测ES、VEGF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超微结构;各时间段取处死动物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比值的变化。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3.2±4.3d和13.3±3.3d,实验组比对照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 2.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术后1周、2周、3周、1月、2月时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或P<0.05)。 3.实验组的RI在手术后1周、2周、3周、1月及2月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4.实验组比对照组血管生长少和炎症浸润程度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 5.在术后2周、3周、1月、2月实验组E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6.在术后2周、3周、1月、2月实验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7.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4><'+>、CD<,8><'+>和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CD<,4><'+>在术后1周降低,而CD<,8><'+>变化不明显,其结果CD<,4><'+>/CD<,8><'4>比值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开始CD<,4><'+>和CD<,4><'+>/CD<,8><'+>比值的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 结论: 1.局部应用ES可以延长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2.局部应用ES可以有效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生长、CNV的面积和降低植片RI,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3.局部应用ES能增强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植片组织中ES的表达浓度。 4.局部应用ES能降低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植片组织中VEGF的表达浓度,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5.局部应用ES可使大鼠外周血CD<,4><'+>下降,CD<,4><'+>/CD<,8><'+>比值下降,引起活化T细胞下降,从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