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靠性研究
【6h】

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靠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CT血管造影血管管径影响的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VCTDSA与常规CTA对脑血管管径测量的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文献综述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参数、图像后处理技术中手动及自动血管测量分析(vessel analysis,VA)对三维重建后血管管径的影响,拟建立CTA三维重建中阈值、窗宽的调节标准,保证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 方法: 建立9个浓度依次递增的血管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9个血管模型内径作为血管模型的标准直径,对血管模型行CTA扫描,不同的mA(150mA、200mA、250mA、300mA)、kV(140kV、120kV、100kV、80kV)组合进行扫描,测量血管模型的CT值和管径。在120kV、300mA扫描条件下,以10单位为间隔,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下调节阈值,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下固定窗位仅调节窗宽测得不同浓度血管模型管径的标准阈值、标准窗宽;在标准阈值和窗宽的基础上同时测量其他不同浓度的8个血管模型的管径;改变FOV重复前述测量。分析标准阈值、标准窗宽、FOV与血管模型管径的关系,并与之对应的C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使用自动血管软件分析测量血管模型的管径,与标准内径对照。统计临床已行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检查MIP重建的30例病员的窗宽、窗位,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VR重建,阈值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负相关(r=-0.847,P=0.000);标准阈值下限和血管模型CT值的关系满足回归方程:Y=0.255x1.199(x-血管模型CT值,Y-标准阈值)。 (2)MIP重建,窗宽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正相关(r=0.983,P=0.000);标准窗宽和血管模型CT值的关系满足回归方程: Y=-245.751+3.199x-0.009x2+8.681E-6x3(X-血管模型CT值)。 (3)无论VR或MIP重建,FOV和血管模型管径均无相关性(r=-0.042,p=0.381)。 (4)临床脑血管VCTDSA检查MIP重建时的窗宽明显增宽,夸大了脑血管的真实管径。 (5)随着kV的增加,CT值和测量管径非线性下降;mA的变化对CT值和管径测量无影响。 (6)血管分析软件高估了血管模型的内径,最大差值为2.7mm。随着对比剂密度的增高管径测量值降低,接近真实管径。 结论: CTA血管测量径线大小的准确性受VR重建的阈值、MIP重建的窗宽窗位以及kV的影响改变很大。根据血管的CT值对VR重建的阈值、MIP重建的窗宽进行标准化后测量,才能保证CTA测量血管管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用VA软件脑动脉CTA分析和诊断时,血管直径常大于真实管径,校正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与常规CTA比较,评价VCTDSA脑血管管径测量的可靠性。 方法: 分析2008年12至2009年3月我院行VCTDSA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行VCTDSA方案扫描,分别用常规CTA和VCTDSA3D VR图像局部显示willis环,首先根据常规CTA血管内CT值调节常规CTA和VCTDSA的阈值(opacity),分别测量双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终末段的血管管径,后采用常规CTA和VCTDSA血管内CT值分别调节阈值进行测量,比较常规CTA和VCTDSA测量管径大小的差异。 结果: 根据常规CTA血管内CT值调节阈值时,VCTDSA组各段血管管径径线小于常规CT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常规CTA和VCTDSA各自血管内CT值调节阈值时,常规CTA组和VCTDSA组各段血管管径测量无差异(P>0.05)。减影后血管内的CT值较常规CTA降低约65HU。 结论: 根据减影后血管CT值标化阈值后,VCTDSA组与常规CTA组对比在测量脑血管径线上结果是相同的。VCTDSA对脑血管径线的测量通过标化可以达到活体形态学的测量要求,在头颈部病变的诊断中可作为首选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及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