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期城郊村民职业变迁研究——以西安市读书村为例
【6h】

社会转型期城郊村民职业变迁研究——以西安市读书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读书村村民职业变迁的实地调查

第一节 村民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村民被征地前后的主要职业类型

第三节 村民被征地后的职业构成与分布

第四节 村民被征地后的就业途径与选择

第五节 村民被征地后的劳动时间与报酬

第六节 村民职业的流动频次与流动目的

第七节 村民被征地后的职业心态

第三章 村民职业变迁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节 外部环境因素

第二节 村民的个人因素

第四章 村民职业变迁带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村民职业变迁的正面影响

第二节 村民职业变迁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村民未来职业变迁的方向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读书村村民职业变迁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 调查地实景照片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进入到前所未有、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段时期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进步过程,而“转型”也就在这个过程中缓慢的发生着、蜕变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它们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农民的就业形势、职业结构、职业范围等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在转型期的背景下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下,农民的职业变迁模式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城郊农民的职业发展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难题,而对农民职业的相关研究,往往从单一的学科本位观与急于诉求对策方法的角度去分析农民的职业分化与职业转换,忽视了对农民及农村的人文关怀,以及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农民的职业为何会发生如此变迁,笔者以为,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应是将农民职业结构的变化过程真实地呈现出来。
  鉴于此,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读书村的村民职业变迁为主题,在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转型期背景下,以社会变迁及文化变迁理论为研究脉络,综合运用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等社会学理论,以及实地调查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村民访谈材料,对城郊村民职业变迁进行剖析。通过对读书村村民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经历了被征用土地后至今的职业变迁的考察,可以发现,读书村村民基本能够适应职业模式的改变,而造成如今村民职业变迁的根源就在于社会、政府与农民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村民职业变迁对社会及村民自身产生出“反作用”般的影响力,又使得村民职业的变迁形成“循环式”的前进方式,从而带动读书村村民的职业发展与乡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读书村村民个性与共性并存的职业变迁模式。遵照这一研究路径,本文整体框架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为什么要选择研究城郊村落村民的职业变迁,以及该项研究的相关理论背景,对村民职业变迁的研究意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通过对西安市读书村的村民职业变迁的实地调查,得出与村民职业相关的调查数据并分析。
  第三部分论述了村民职业变迁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外部环境因素与村民个人因素两方面进行剖析,总结是哪些因素造成村民职业模式的变化。
  第四部分分析了读书村村民职业变迁带来的影响,主要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包括笔者从研究中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以及对读书村村民职业的未来提出一些预期想法和应对策略。
  研究得出结论,村民进行新的职业选择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寻求生存空间的理性选择。首先,在众多职业选择中,造成村民职业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并且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其次,职业的转变与我国的社会转型历程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后,选择不同职业道路的村民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行业的选择、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总体上,村民在职业变迁的道路上面临较多曲折,需要政府从宏观的就业问题上加以引导,同时,村民自身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更好的职业机会做好准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