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剂量甲泼尼龙对脓毒血症大鼠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6h】

大剂量甲泼尼龙对脓毒血症大鼠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对不同阶段脓毒血症大鼠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方法:采用3×2析因设计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所有实验大鼠接受两因素的处理,一个因素为模型,分为非模型、脓毒血症早期模型和脓毒血症晚期模型三水平;另一个因素为预处理,分为生理盐水预处理和甲泼尼龙预处理两水平。非模型组(C组)大鼠未建脓毒血症模型;脓毒血症早期模型组(S6组)大鼠建立脓毒血症早期模型;脓毒血症晚期模型组(S16组)大鼠建立脓毒血症晚期模型。甲泼尼龙预处理组(M组)大鼠麻醉后于静脉注入罗库溴铵3.81 mg/kg前30 min静脉注入甲泼尼龙190.28 mg/kg,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组)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因素6种组合为NC组、NS6组、NS16组和MC组、MS6组及MS16组。各组大鼠静脉注入罗库溴铵3.81 mg/kg后,RM6240B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注射罗库溴铵前30 min(t1)、注射罗库溴铵后即刻(t2)、30 min(t3)、60 min(t4)和240 min(t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记录各组大鼠麻醉后各组罗库溴铵起效指标起效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4达最大抑制的时间);肌松维持指标TOF无反应期(T1最大抑制的时间)、高峰时间(T1从最大抑制至恢复5%的时间)和临床肌松时间(T1从最大抑制至恢复25%的时间);肌松恢复指标T110%恢复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至10%的时间)、T125%恢复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至25%的时间)、T150%恢复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至50%的时间)、T175%恢复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至75%的时间)、T190%恢复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至90%的时间)和恢复指数(T1恢复从25%至75%的时间)及体内肌松作用时间(肌松药注毕至T1恢复至95%的时间)及药效学指标变化率。
   结果:⑴与非模型组比,早期脓毒血症模型组MAP和HR增加(P<0.05);晚期脓毒血症模型组MAP降低(P<0.05)。⑵效时间晚期脓毒血症模型组比非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肌松高峰时间、TOF无反应期和临床肌松时间早期脓毒血症模型组和晚期模型组比非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晚期模型组比早期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甲泼尼龙预处理组比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显著缩短(P<0.05)。肌松T110%恢复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T175%恢复时间和T19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早期脓毒血症模型组和晚期模型组比非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晚期模型组比早期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甲泼尼龙预处理组比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显著缩短(P<0.05)。肌松体内作用时间早期脓毒血症模型组和晚期模型组比非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晚期模型组比早期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甲泼尼龙预处理组比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显著缩短(P<0.05)。NS6组、NS16组、MS6组和MS16组高峰时间、TOF无反应期、临床肌松时间、T110%恢复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T175%恢复时间、T190%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和体内肌松作用时间的变化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随着脓毒血症的进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不断减弱;大剂量甲泼尼龙也抑制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脓毒血症与大剂量甲泼尼龙减弱罗库溴铵肌松作用存在交互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