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来源致耐受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免疫低反应的动态研究
【6h】

不同来源致耐受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免疫低反应的动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同种异体牙移植是修复缺失牙、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移植后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牙根吸收是阻碍异体牙移植成功的关键。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细胞治疗,减轻免疫排斥反应或促进免疫耐受,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移植耐受诱导的新方法。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致耐受DC诱导同种异体牙移植后形成免疫低反应或耐受,使移植牙能够长期存留并发挥功能,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奠定基础。
   方法:
   培养供、受体来源的致耐受DC分别为BN大鼠(SPF级、6~8 w、120-160g、雄性)和Lewis大鼠(SPF级、6~8 w、150-200g、雄性)。建立牙移植模型供、受体大鼠分别为BN大鼠(清洁级、10-12w、180-230g、雄性)和Lewis大鼠(清洁级、10-12 w、260-320g、雄性)。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为同基因型移植组,Lewis→Lewis;B、C、D组为同种异体牙移植组,BN→Lewis;A、B组于术前7d通过尾静脉输注PBS0.5ml于受体大鼠体内,C组于术前7d通过尾静脉输注1*106个/只的供体致耐受DC于受体大鼠体内,D组于术前7d通过尾静脉输注1*106个/只的受体致耐受DC于受体大鼠体内。各组于术后第1,2,4,8周随机处死5只大鼠,对移植牙进行病理学检测和ELISA检测外周血清IL-2、IFN-r、IL-4、IL-10浓度。
   结果:
   1.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提示:C、D组IL-2、IFN-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低于B组,IL-4、IL-10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B组。C组IL-2在第1周时低于D组,到第8周时则高于D组。C组IL-4、IL-10在第1、2周时高于D组,到第8周时则低于D组。
   2.炎性细胞浸润、牙根吸收及愈合情况提示:C、D组炎性细胞浸润较B组均明显减轻但重于A组。C、D组牙根吸收较B组有所减少但仍高于A组,C、D组牙根吸收点数在2、4周时没有差异,在8周时D组牙根吸收点数于少C组。C、D组牙周膜愈合点数多于B组但少于A组。B组炎性吸收点数多于A、C、D组。A组替代性吸收点数少于B、C、D。
   结论:
   1.输注供、受体来源的致耐受DC,均可抑制Th1类细胞因子,诱导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偏倚,诱导Th2型细胞反应,显著地升高Th2/Th1比值,明显抑制了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牙的排斥反应,减轻排斥反应程度。
   2.输注供、受体来源的致耐受DC,均可以减少同种异体牙移植后炎性细胞浸润,可以减少同种异体牙移植后牙根的吸收,促进牙周膜的愈合。
   3.供体来源的致耐受DC对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抑制更显著,受体来源的致耐受DC则对晚期慢性排斥反应抑制更显著。受体来源致耐受DC更能减少远期牙根的吸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