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次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10例临床分析
【6h】

两次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10例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总结我院新生儿科两次换血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结果。
  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入院后行两次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的患儿病历资料,对该些患儿的临床病史、换血治疗、部分实验室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10例行两次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的患儿诊断为:5例Rh溶血症,5例ABO溶血症。
  1换血前情况
  1.1重要临床病史:Rh溶血症组大多生后24小时内发现皮肤黄染,最短生后2小时后发现,1例生后24小时后发现,平均发现时间17±15小时。ABO溶血症组均为生后48小时内发现皮肤黄染,1例生后1+小时内发现,平均发现时间24±16小时。
  1.2第1次换血前溶血指标:Rh溶血症组:均存在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65~121g/L,均值95g/L。HCT22.5~35.9%,均值29.7%。ABO溶血症组:2例未出现贫血。HCT均小于正常范围底线50%,均值37.9%。
  1.3第1次换血前胆红素:Rh溶血症组生后黄疸进展较ABO溶血症组更快。两组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4第1次换血前总胆红素/白蛋白(B/A):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第1次换血前B/A平均水平为0.83±0.06。
  1.5新生儿溶血病筛查:Rh溶血症:5例均为改良直接抗体试验(改良Coombs试验)阳性。ABO溶血症:4例为改良直接抗体试验、游离抗体试验、释放抗体试验阳性;1例为改良直接抗体试验阴性,游离抗体试验、释放抗体试验阳性。
  2换血
  2.1换血治疗:均于入院第1天行换血治疗。换血时间大多控制在2小时内。换血量平均水平170ml/kg。两次换血时间间隔基本在24小时内。临床中对新生儿溶血病的两次换血处理过程基本相似,每一次换血处理过程也基本相似。
  3换血前后的分析
  3.1换血前后胆红素变化:大部分患儿两次换血胆红素变化呈现相似折线图。第1次、第2次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
  3.2胆红素换出率:第1次换血的总胆红素换出率高于第1次换血的。两次换血后总的胆红素下降率平均水平为61.9±8.8%。19次有效换血,平均换出率为48.4±10.0%,最低换出率为24.6%,最高换出率为69.0%。
  3.3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第1次换血前Rh溶血症贫血程度较ABO溶血症更重,换血可纠正贫血。但大多患儿血红蛋白在两次换血间期呈下降趋势。每次换血后WBC大多有下降,PLT均有下降。
  4治疗随访情况
  4.1治疗:9例患儿换血前、换血完毕后均予以蓝光光疗、碱化血液、补液处理,期间均有使用20%人血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除放弃治疗的1例患儿外,连续蓝光光疗时间为3~5天(平均4天),胆红素水平可降至观察范围内。
  4.2胆红素性脑损伤评估检查:9例患儿住院期间完成情况:耳声发射8/9例,BAEP3/9例,头颅彩超2/9例,头颅CT1/9例,头颅MRI1/9例,NBNA评分4/7例。
  4.3换血并发症及随访:Rh溶血症组出现:心源性休克1例,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NEC?)2例,呼吸暂停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ABO溶血症组出现呼吸暂停1例。随访7例,2例失访。7例患儿均无明显异常表现。
  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是及时、有效的快速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治疗手段。新生儿溶血病起病早,进展快,黄疸程度重,在临床中可能需要两次换血治疗。及时有效的两次换血治疗,联合蓝光光疗、碱化血液、补液、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输注等治疗,可以帮助小日龄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渡过溶血反应的极期及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风险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