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探析
【6h】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导论

1.1 研究现状及水平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步骤及方法

2 社会公德的概述

2.1 社会公德的实质

2.1.1 社会公德的定义

2.1.2 社会公德的内涵

2.1.3 公德包含的内容

2.2 社会公德的功能

2.2.1 社会公德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

2.2.2 社会公德能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转

2.2.3 社会公德是培养高尚道德的起点

2.3 社会公德的特点

2.3.1 基础性

2.3.2 全民性

2.3.3 传统性

2.3.4 简明性

2.3.5 层次性

2.4 社会公德思想的理论依据

2.4.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公德思想

2.4.2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社会公德思想

2.4.3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公德建设思想

2.4.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公德的思想

2.4.5.西方文化中的社会公德思想

3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3.1 对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意义

3.1.1 公德意识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品质基础

3.1.2 公德意识是防止大学生价值观迷失的有力武器

3.1.3 公德意识是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的题中之义

3.2 对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3.2.1 公德意识是形成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坚固基石

3.2.2 公德意识是推进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3.2.3 公德意识能稳步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3.3 对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积极意义

3.3.1 公德意识的强化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必要条件

3.3.2 公德意识的强化是社会有序全面发展的需要

3.3.3 公德意识的强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4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足的表现

4.1.1 文明行为习惯的缺乏

4.1.2 诚实守信意识的缺失

4.1.3 集体主义观念的淡薄

4.1.4 公共卫生意识的匮乏

4.1.5 公共秩序意识的淡化

4.2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学校因素

4.2.2 家庭因素

4.2.3 社会因素

4.2.4 大学生自身因素

5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5.1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品性

5.2 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的风尚

5.3 爱护公物,无私奉献的习惯

5.4 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美德

5.5 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的品质

6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思路

6.1 明确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目标

6.1.1 个体品德塑造目标:完善个人道德品质,提升个体人生价值

6.1.2 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步发展

6.2 坚持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原则

6.2.1 坚定方向的原则

6.2.2 注重层次的原则

6.2.3 宽严结合的原则

6.2.4 立足实践的原则

6.3 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途径

6.3.1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奠定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环境基础

6.3.2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发挥内因的决定作用

6.3.3 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道德表率作用

6.3.4 加强公德制度化建设,为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6.3.5 发挥媒体的监督与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6.3.6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提高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其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对待生活和工作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影响其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是高校德育乃至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许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社会公德观念和责任意识。但部分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和公共道德失范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效果甚微,己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问题。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并着重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作了具体探讨。本文认为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道德风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并从完善公德培养体制,营造良好的功德教育环境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