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源基因Vangl1和Vangl2在早孕小鼠子宫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6h】

同源基因Vangl1和Vangl2在早孕小鼠子宫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配制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Real-time PCR检测同源基因Vangl1和Vangl2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mRNA表达

2.3 原位杂交检测同源基因Vangl1和Vangl2 mRNA表达及其在小鼠子宫内膜组织细胞中的定位

2.4 Western-blot检测同源基因Vangl1和Vangl2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蛋白表达

2.5 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同源基因Vangl1和Vangl2在孕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定位

2.6 基因的功能实验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Vangl2是在果蝇属中首次发现并鉴定的Van Gogh(Vang)基因的脊椎动物同源物,氨基端胞质区丝氨酸簇模体及羧基端胞质区的PDZ结构模体使其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该基因在人、小鼠、斑马鱼中存在着同源基因Vangl1,且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73.1%,这种结构上的同源性决定了它们功能上的相似性。已知在原肠胚和神经胚发育过程中Vangl1和Vangl2基因的功能缺失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严重者会诱发孕期中胚胎死亡。其机制是由于突变的Vangl1和Vangl2基因干扰了Wnt/PCP信号通路的转导,从而影响细胞的迁移、粘附、极性及细胞骨架的重构。胚胎着床作为整个妊娠过程中的首要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同源基因Vangl1和Vangl2是否参与胚胎着床?在早孕小鼠胚胎围着床期起何作用?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实验采用Real-time 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了Vangl1和Vangl2基因在正常早孕小鼠和假孕小鼠子宫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宫角注射方法,于孕D3.5分别注射Vangl1和Vangl2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24小时后收集子宫组织,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观察记录并统计了术后D8小鼠子宫形态变化和胚胎着床数目。实验取得如下结果。
  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正常早孕小鼠子宫组织中,Vangl1和Vangl2基因的mRNA水平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上调,并在着床窗口期D5天达到最高峰。在假孕小鼠子宫组织中,Vangl1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Vangl2基因的mRNA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
  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正常早孕小鼠子宫组织中,VanglmRNA在妊娠D4、D5和D6主要定位于子宫的腔上皮、腺上皮、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而Vangl2 mRNA定位于子宫的腔上皮、腺上皮和蜕膜细胞。假孕组中这两个基因的mRNA定位均与正常组相似。
  3.Western-blot结果与Real-time PCR结果一致。
  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早孕小鼠子宫组织中,Vangl1蛋白定位于基质细胞以及蜕膜细胞,Vangl2蛋白定位于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假孕组中这两个基因的蛋白定位均与正常组相似。
  5.宫角注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实验显示:Vangl1和Vang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并且小鼠胚胎着床数目明显减少(*P<0.05)。
  综上所述,在胚胎植入窗口期,Vangl1和Vangl2基因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表明其与胚胎着床密切相关,且Vangl1基因的表达模式受胚源信号的诱导较Vangl2更为敏感;宫角注射实验进一步表明虽然这两个基因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们在孕鼠子宫中的表达定位不相同,提示Vangl1和Vangl2在胚胎着床过程中或许存在着功能上的某种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