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物源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残留量测定
【6h】

动物源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残留量测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测定动物源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残留量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免疫亲和柱净化-LC-MS/MS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残留量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毒性研究进展及其残留检测的分析方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zeranols,ZER)属于雷索酸内酯类非甾体同化激素,主要包括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是由镰刀霉菌产生的一类弱雌激素真菌毒素。因ZER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曾作为家禽促生长剂,广泛用于畜牧业,以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但动物实验表明,ZER可能会抑制促性腺激素结合受体,影响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一系列机能紊乱相关性疾病。在外部条件诱导下,还可能致癌。ZER排出动物体外后,还可经食物链传递,造成二次污染及环境污染。因此各国陆续公布法令禁止在畜牧业饲养过程中使用这类激素,欧盟早在1996年就明确禁止将玉米赤霉醇等激素类药物应用于畜禽养殖,我国农业部也于2002年颁布第235号公告,明确规定玉米赤霉醇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由于ZER作为家禽增重剂效果好,经济回报高,仍有违法使用现象。为有效地监督食品质量,建立一种灵敏、准确、可靠的玉米赤霉醇化合物残留检测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采用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由于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在动物体内残留量低且基质中内源性杂质干扰严重,给残留检测带来很大困难,因而需要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稳定可靠的检测方法。本文首次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建立了HPLC法和HPLC-MS/MS法同时检测动物源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方法,全文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测定动物源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残留量
  目的: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IAC-HPLC)检测方法。
  方法:酶解后的样品采用乙醚提取、氢氧化钠反萃取,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后,采用HPLC-UV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3.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50∶15∶35,v/v/v);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70 nm。
  结果:6种目标物在0.01~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S/N=3)为1.0μg/kg,平均回收率为71.5%~102.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7%~11.0%之间。
  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痕量玉米赤霉醇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第二部分、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残留量
  目的:动物源性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MS/MS检测方法。
  方法:酶解过的样品用乙醚提取、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后,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色谱柱:ShimadzuVP-ODS C18色谱柱(150 mm×2.0 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2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2%甲酸)。梯度洗脱:0~4.0 min,25%A;4.0~7.0min,25%~70%A;7.0~7.5min,70%~25%A;7.5~8.0min,25%A。流速0.30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电子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检测;电喷雾电压(IS):-4.5KV;雾化气压力(GS1):35 Psi;气帘气压力(CUR):40 Psi;辅助气压力(GS2):60 Psi;离子源温度(TEM):550℃。
  结果: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在0.5~2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2);检测限:0.05~0.63μg/kg;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在71.3%~99.6%之间,RSD在1.92%~11.1%范围内。
  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食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确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