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子宫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6h】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子宫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步骤

1.4 评价指标

1.5 变异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

1.7 质量控制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4 实验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2.5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2.6 已发生和未发生DVT时血浆FIB、DD及PLT值比较

2.7 实验组D-二聚体值、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动态变化趋势

2.8 CNP患者变异的来源及性质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及功能

3.3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3.4 CNP表格的制定是成功实施CNP的关键

3.5 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变异分析

3.6 建议

3.7 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预防子宫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及效果,建立并逐步完善预防子宫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最佳护理模式,以降低LDVT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疾病认知水平。同时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 DD)及血小板(Platelet,PLT)动态监测对子宫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选择2011年8月-2012年6月的入住某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妇科,行子宫根治术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行子宫根治术的122例患者为实验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诊疗方案,实验组实施CNP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满意度,并动态监测实验组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
  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职业、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用药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实验组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与对照组LDVT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发生2例LDVT,对照组发生8例LD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未发生DVT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浆FIB、DD及PLT的检测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发生DVT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浆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发生DVT患者和未发生DVT患者相比较:术前血浆FIB、DD及PLT的检测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血浆FIB、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的检测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实验组PLT、FIB和DD值的动态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结论:
  1.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子宫根治术后患者LDVT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
  2.临床护理路径可优化护理服务流程,降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3.血浆FIB及DD的检测对子宫根治术后并发LDVT有早期诊断价值。
  4.D-二聚体值、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动态变化提示子宫根治术后患者呈血液高凝及血栓发生高风险状态。应加强医疗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