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0T 1H-MRS与超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随访价值的对比研究
【6h】

3.0T 1H-MRS与超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随访价值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和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脂肪肝的MR表现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6个月前后两次测量RLC、超声记分与BMI、TG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脂肪肝概述

3.2 NAFLD的临床诊断

3.3 NAFLD的影像学诊断:

3.4 本研究路线讨论

3.5 1H-MRS在脂肪肝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6 超声在脂肪肝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7脂肪肝的临床干预

3.8 MRS检查技术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章综述:医学影像学对脂肪肝的评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以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为标准,对比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定量分析和超声(Ultrasonography)半定量分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30例健康体检经影像学确诊的NAFLD患者,且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1.7mmol/L,同期行肝脏1H-MRS扫描及超声检查,1H-MRS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Relative lipid content,RLC),超声采用记分法进行半定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保持原有日常生活,干预组15例,给予临床干预,包括运动、低脂饮食,6个月后随访1H-MRS、超声、TG及BMI,以BMI、TG为参照,对随访前后RLC和超声记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干预组6个月后随访RLC、BMI和TG均值较干预前下降,随访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记分均值相对6个月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LC、超声记分、BMI和TG均值随访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访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RLC的变化均与临床生化指标BMI、TG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干预组和对照组超声记分在6个月前后均无显著差异,与BMI、TG的变化不完全一致;因此3.0T1H-MRS定量评价肝脏脂肪含量在NAFLD疗效随访中较超声记分法更为客观、准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