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肝脏损伤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6h】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肝脏损伤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改良建立类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机制及其在血液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改良建立类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
  目的:改良建立类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小鼠模型,为其后续治疗研究提供良好的载体。
  方法:成年野生型 C57BL/6雄性小鼠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CPG组)及对照组(PBS组),CPG组以隔日腹腔注射CPG-ODN1826一次及每日皮下注射IFN-?两次的方法建立,PBS组则给予对应量PBS缓冲液,干预周期为10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活动,干预结束后收集血液标本及组织标本进行HPS相应指标检测。
  结果:与PBS组相比,CPG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体重减少等;肝重体重比、脾重体重比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三系下降,其中WBC的降低主要是有淋巴细胞的降低引起,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ALT、AST、TG、LDH均显著升高,ALB、FbG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6、IL-10、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脾脏、股骨病理变化:肝细胞胞浆疏松,肝窦扩张充血,可见血管及肝窦周围炎症细胞聚集灶,偶见血管内血栓形成;脾脏结构混乱,红髓、白髓分界不清,可见大量有核细胞浸润;股骨切片见骨髓严重发育不良,造血面积减少;同时在肝脏、脾脏及骨髓中均可见吞噬血细胞现象。
  结论:CPG-ODN1826联合IFN-γ可使C57BL/6小鼠出现类HPS症状,且增加IFN-γ可增加模型稳定性,为后续治疗研究提供良好载体。
  第二部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噬血细胞综合征小鼠模型肝脏损伤修复作用及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类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小鼠模型肝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hUC-MSCs的体外标记;将成年野生型C57BL/6小鼠54只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模型损伤组(PBS组)、干细胞治疗组(MSC组)、正常对照组(CON组),模型采用CPG-ODN1826联合IFN-γ诱导产生,MSC组治疗采用hUC-MSCs经尾静脉移植。观察移植后第1、3、7天小鼠一般情况、血生化(ALT、AST、TG),外周血(WBC、PLT、RBC、HGB),第7天肝质量体质量比,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第7天肝脏中活化巨噬细胞的数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组CM-Dil标记的hUC-MSCs的肝内定植,免疫荧光法观察第7天MSC组肝脏中抗人白蛋白抗体阳性细胞的数量。
  结果:与PBS组相比,MSC组小鼠的状态好转,肝质量体质量比显著下降(P<0.05);ALT、AST、LDH、ALB、TG显著降低(P<0.05),ALB无显著升高(P>0.05),肝脏炎症浸润减少、肝组织损伤恢复;肝脏中活化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肝脏中均可发现有CM-Dil标记的hUC-MSCs的定植,且无人白蛋白的表达。
  结论:CM-Dil标记的hUC-MSCs经尾静脉移植可以在类HLH小鼠受损的肝脏中定植,并可改善肝功能、修复肝结构、降低活化巨噬细胞的数量,且不是通过hUC-MSCs肝样转化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