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6h】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3分组

1.4统计分析

2结果

2.1 T2DM患者的基本资料

2.2 T2DM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2.3 T2DM患者血清25(OH)水平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分析结果

2.4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颈动脉IMT的分析结果

2.5不同颈动脉IMT患者临床资料

2.6颈动脉IMT与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7多元回归方法分析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维生素D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早期指标。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不仅可以调节钙、磷及骨代谢,而且维生素D与T2DM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测定 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 D[serum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颈动脉 IMT,探讨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32例,男性48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64.45±8.34岁。根据血清25(OH)D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组);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吸烟史、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并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
  结果:T2DM患者中,Q1组颈动脉IMT高于Q3组(P=0.027)。Q1、Q2组颈动脉IMT高于Q4组(P分别为:P=0.000、P=0.002)。而Q1组颈动脉IMT与Q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组与Q4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Q1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Q2、Q3、Q4组(P分别为:P=0.004,P=0.002,P=0.000)。Q1组颈总动脉PSV低于Q3组(P=0.031)。Q1组颈总动脉EDV低于Q2、Q3、Q4组(P分别为:P=0.003,P=0.002,P=0.038)。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IMT正常组(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水平成负相关(r=-0.348,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水平成负相关(B=-0.012,P=0.000)。
  结论:在T2DM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与颈动脉IMT成负相关,低水平的血清25(OH)D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