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5年重庆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6h】

2015年重庆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实验材料

1.3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2.2 轮状病毒基因分型结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中的地位、临床特征、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基因型分型等情况,进一步探索RV感染流行病学规律,为识别轮状病毒感染、制定防治措施及研发最佳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标本采集:我们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后收集了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门诊的急性非血性腹泻儿童的大便标本515份,并收集患儿相关临床信息,利用胶体金法检测RV抗原,RV阳性标本进一步用RT-PCR扩增,扩增成功的产物送测序进行G(VP4)、P(VP7)基因分型。
  结果:本次研究共采集到515份符合要求的标本,(男293例,女222例),男:女比例1.3:1,胶体金法检测出RV阳性患儿220例,检出率为42.72%(220/515),男性患儿112例,阳性率38.23%(112/293),女性患儿108例,阳性率48.65%(108/222),男女患RV肠炎概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608,P>0.05)。各个月份均有RV检出,以1-2月,11-12月为检出高峰,不同月份轮状病毒检出率有显著差异(χ2=53.659,P<0.05)。RV阳性率最高的是13月龄—18月龄组(57.3%),最低的是<6月龄组(30.7%),2岁以内婴幼儿占总阳性数的87.27%,5岁以下儿童占总阳性数的98.18%,不同年龄阶段RV阳性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χ2=53.693,P=0.00)。RV肠炎患儿均有腹泻,3~20次/天,甚至有超过30次,78.6%将在发病后4天之内就诊。RV阳性患儿中有134例伴有呕吐症状(60.9%,134/220),41例(18.6%,41/220)仅伴有发热,56例(25.5%,56/220)伴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88例(40%,88/220)患儿仅伴有呼吸道症状,而无发热,经χ2检验分析显示呕吐与RV感染有密切相关性(P<0.05),而发热与呼吸道症状等临床症状与R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220例RV抗原阳性标本中,有110例扩增成功(50%,110/220,并按照VP7(G基因型)和VP4(P基因型)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共检测出4种G基因型,依次为G955例(50%),G319例(17.3%),G13例(2.7%), G21例(0.9%),未分出型别的32例(29.1%);2种P基因型, P[8]105例(95.5%),P[4]5例(4.5%);6种G/P组合基因型,G9P[8]53例(48.2%),G3P[8]18例(16.4%),G1P[8]3例(2.7%),G9P[4]2例(1.8%),G3P[4]1例(0.9%),G2P[4]1例(0.9%)。
  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重庆地区RV感染率仍较高,且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被感染人群,尤其以6月-2岁婴幼儿为主。R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寒冷干燥的11月、12月、1月为发病高峰期。呕吐是RV感染除腹泻外的另一相对特异性症状,而部分病例还伴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G基因分型以G9为优势流行株,其次是G3、G1、G2,P基因型以P[8]为主,其次是P4],未检出P[6],G/P组合基因型以 G9P[8]为主要优势流行株,其次是 G3P[8]、G1P[8]、G9P[4]、G3P[4]、G2P[4]。RV基因分型结果与其他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结果不一致,尤其是G基因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但P基因型相对稳定,仍以 P[8]占主要优势。本研究为重庆地区引进有效疫苗以及研制最佳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