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全麻期间的应用
【6h】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全麻期间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试验用品及场所

1.1主要试验仪器及材料

1.2主要药品

1.3主要试验试剂

1.4试验场所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2.2麻醉方法

2.3观察指标

2.4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3.2两组患儿不同时刻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3.3两组患儿不同时刻点的呼吸力学变化

3.4两组患儿不同时刻点的血气指标变化

3.5两组患儿不同时刻点的肺细胞因子比较

3.6两组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比较

4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全麻期间的临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肺功能正常的择期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对照组,20例)和肺保护通气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潮气量(VT)=10ml/kg,理想体重(IBW),呼吸频率(f)=16次/min,I:E=1:2,呼气末正压(PEEP)=0cmH2O;观察组:潮气量(VT)=7ml/kg,IBW,呼吸频率(f)=20次/min,I:E=1:2,呼气末正压(PEEP)=6cmH2O,每15min手法肺复张1次。两组麻醉方式及药物相同,吸入氧气浓度40%。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后5min(T0)、气腹后5min(T1)、气腹后30min(T2)和拔管前(T3)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血气指标及肺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儿在T0、T1、T2、T3时的MAP、HR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在T0、T1、T2、T3时刻的PETCO2、Cdyn均高于对照组,Ppeak、Ppla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0、T1、T2、T3时刻的PaCO2、PaO2及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T3时间点TNF-α、IL-8、SP-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小儿腹腔镜手术全麻期间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以及肺复张策略,能在相对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可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并能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肺保护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