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斯特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贵阳花溪区为例
【6h】

喀斯特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贵阳花溪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

1.2国内外外研究进展

1.3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研究进展

1.4研究方法

1.5技术路线图

2贵阳花溪区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2社会经济概况

3花溪区土地利用现状

3.1数据来源和处理

3.2花溪区土地利用现状

3.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4 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1 变化分析方法

4.2 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量变化

4.3 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分析

4.4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4.4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

4.6土地利用的景观偏离度分析

5 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分析

5.1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研究方法

5.2 花溪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

5.3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分析

5.4驱动因子评价和问题及原因

6对 策

6.1规划引导建设,开展科学发展

6.2优化产业布局,突出旅游业发展

6.3合理城镇建设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6.4健全社保体系,服务民生建设

6.5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花溪

7结论与问题

7.1结论

7.2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是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持续的热点领域前沿地带,但喀斯特城市边缘带的土地利用变化则是国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的薄弱地区。喀斯特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探讨未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乡建设效益提供基本依据。
  本文以遥感影像为背景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研究了喀斯特城市贵阳市城市边缘带花溪区1995年、2005年和2013年之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总体时间跨度大近20年,年代间隔合理,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分析研究区近20年来花溪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的时空过程,通过分类后比较法等方法得出:近20年来,花溪区的耕地和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并主要转向建设用地,水体和未利用地不变化较小,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从耕地和林地中获得;花溪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与建设用地之间,其转换率均较高,建设用地总规模相对增加幅度较大,2005年面积是1995年面积的1.13倍,2013年面积是1995年面积的1.89倍,花溪区已逐步纳入贵阳城市快速发展带范围。这2个时段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综合动态度相对较为均匀,但是整体趋势而言,2005到2013年期间明显高于1995到2005年间,表明在这8年期间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
  本文主要将遥感、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结合运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花溪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政府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是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分析花溪区土地土地利用的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原则和措施等,为花溪区的土地利用和保护管理、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