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安徽省合肥市包公祠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6h】

对安徽省合肥市包公祠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2.合肥包公祠历史与现状调查

2.1包公与包公祠

2.2合肥包公祠的历史

2.3合肥市包公祠的现状

2.4合肥包公祠特色

2.5小结

3.合肥包公祠收藏文物的时代与数量

3.1包公祠内文物的时代与数量

3.2包公祠重点文物状况

3.3对包公祠内重点文物的研究状况

3.4小结

4.合肥包公祠建筑的文物价值研究

4.1廉泉亭和流芳亭

4.2脚印堂与书院

4.3包公故事蜡像馆

4.4包公文化长廊

4.5其他建筑

4.6小结

5.对合肥包公祠文物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5.1合肥包公祠文物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5.2对合肥包公祠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5.3对合肥包公祠开发的建议

5.4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包公神道碑”碑文

附录B:《重修包孝肃祠记》碑文

附录C:《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碑文

附录D:《孝肃包公传》曾巩

附录E、《合肥包肃公祠变迁碑记》

附录F、《清风阁碑记》全文

附录G、《乞不用赃吏疏》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包公是千古名臣,包公祠是人们纪念包公的特殊场所,合肥是包公的家乡,这里的包公祠意义非凡。自包公逝世到现在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我国民间各种传说、杂剧、小说、话本等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传颂着包公的故事。在这过程中,包公已经慢慢成为我国古代清官中杰出的代表,包公成为了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包公以其刚正廉洁、铁面无私赢得了人们由衷的爱戴与敬仰,不仅关于他的故事脍炙人口,对他的崇拜也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在我国,“祠”是同族的人共同祭祀先祖或者社会公众以及某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自古以来,人们为了祭祀包公,修建起遍布大江南北的“包公祠”,以之缅怀这位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包青天”。
  合肥包公祠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合肥是包公的家乡、这里的包公祠历史最为悠久;二是由于合肥包公祠内安葬着包公遗骸;三是合肥包公祠还是收藏与包公相关文物最多的博物馆。长期以来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着包公及包公文化,但是却几乎没有人详细地研究合肥包公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与此同时,在时代新环境下合肥包公祠自身也面临文物保护与宣传等一系列的挑战。时至今日,国家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文化遗产的要求,于是对合肥包公祠进行重新审视、系统研究便显得重要起来。
  论文共六章。第一章探讨了研究合肥包公祠的目的、价值及前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探讨了合肥包公祠产生的历史与意义、现状与特色;第三章是对合肥包公祠内馆藏文物状况的调研,包括祠内文物时代与数量的调研,祠内重点文物如包公塑像、匾额及楹联、《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石碑、《包拯家训》石碑等的调研。第四章着重于对合肥包公祠内文物建筑群的调查,如廉泉亭、流芳亭、包公故事蜡像馆、包公文化长廊、清风阁等;第五章主要是对合肥包公祠的馆藏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调究,分析该祠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而就如何更好地保护祠内的文物与建筑文物、如何在保护中发展提出建议。第六章是对合肥包公祠调查、研究的结论,结合有关史料与现今数据、资料,分析合肥包公祠的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论文完成了对合肥包公祠博物馆的系统梳理,对该祠文物保护的现状作出了基本评估,进而就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相关建议。认为,该祠历史悠久、馆藏丰富,文物保护有章可循、但管理方法有待改进,有文化开发措施、但还可以拓展更大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