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豫陕交界区主要公路沿线泥石流沟的地貌学识别研究
【6h】

鄂豫陕交界区主要公路沿线泥石流沟的地貌学识别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泥石流沟的发育与山地地貌演化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泥石流沟的判识,是要科学区分泥石流沟和一般的沟谷(洪水沟)。本文基于地貌信息熵理论,以及对新构造应力场与泥石流活动的关系的探讨,对泥石流沟的地貌学识别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对鄂豫陕交界区主要公路沿线的沟谷信息进行了提取。根据地貌信息熵理论,对所有沟谷的面积-高程信息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得到了相应的地貌信息熵值以及危险程度划分标准,并进行了沟谷危险程度的划分。考虑新构造应力场对泥石流灾害的宏观影响特性,采用水系反演法得到了区域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并与沟谷的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得到了潜在泥石流沟的分布。综合考虑地貌信息熵与新构造应力场的共同作用效应,实现了双因子条件下的泥石流沟的地貌学识别。
   2.对提取到的沟谷进行了地貌信息的量化,分别求算了每一条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以及地貌信息熵值。研究区内各条沟谷的地貌信息熵值范围为:0.053-0.441;基本处于地貌发育的幼年期-壮年期阶段。对地貌信息熵值求取中值,结果为:0.25,处于壮年发育期的早期阶段。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鄂豫陕交界区公路沿线危险沟谷划分标准”。对鄂豫陕交界区内主要公路沿线不同危险程度沟谷进行了划分:将E值小于0.25的沟谷视为危险沟谷,共计62条,主要分布在G316沿线(26条)与G209沿线(23条),而G207与G311沿线则分别有2条和11条。
   3.利用水系法反演了研究区的新构造应力场:第一组优势方向(Max1):NW[45°,40°);第二组优势方向(Max2):NE[35°,40°);区域主压应力方向σT=NW[5°,0°)。对各条沟谷的轴线走向及相应的流域面积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流域分布玫瑰图以做分析:沟谷集中分布在NE方向,区间为NE[0°,40°);.流域分布的第一组优势方向α1为NE[0°,10°),第二组优势方向α2为NE[30°,40°)。α2与Max2剪切带方向基本一致,是地表的软弱带,沿该方向带展布的沟谷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可以将其判识为潜在泥石流沟--共计10条,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和陕南地区的G316沿线(6条),豫西的G209与G311沿线各有2条。
   4.综合考虑地貌信息熵理论的分析结果与新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效应,将判断出的共同沟谷识别为泥石流沟--共计9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